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天下興亡,匹夫有權

http://www.CRNTT.com   2012-09-18 11:22:12  


 
  若群己顛倒、權利被毀,則天下興亡對老百姓都無意義

  遺憾的是,在歷史上甚至現實中,群己權界屢屢被“天下興亡”打破。以“國家危亡”之名踐踏私權、以“強盛國家”之名窮兵黷武的例子,不勝枚舉。前者如反日遊行中的打砸搶燒,後者如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成吉思汗的開疆擴土。

  若個人私權可以被踐踏,則保全國家意義何在?難道被“愛國者”蹂躪就好過被侵略者蹂躪?若民眾公權可以被僭越,則大國崛起價值幾何?難道在一片“大大的疆土”上做奴隸就強於在一塊“彈丸之地”上當主人?

  ■ 日本戰爭罪惡之一,就在於其對匹夫之權的踐踏

  對外,侵犯他國“己域”的權利

  直到今天,石原慎太郎這類日本右翼以及個別日本教科書都堅持這樣的觀點:日本上世紀30至40年代侵略亞洲鄰國的血腥戰爭行為是為了那些國家不淪為“白人”殖民地——“如果日本沒有與‘白人’戰鬥,我們仍是‘白人’的奴隸。亞洲將成為他們的殖民地。我們扭轉了這種情況(石原慎太郎語)”。

  這其實就是臭名昭著的“大東亞共榮圈”理論。這種理論之所以看起來冠冕實則醜惡,就在於它侵犯了其他國家的“匹夫之權”。哪怕東南亞各國在列強面前弱小,如何判斷形勢、怎樣抵抗“白人”、要不要請日本幫忙,也是它們“己域”的事情,輪得到日本對別人的事情自作主張嗎?

  不過這種理論,倒是和一些所謂“愛國者”的理論神似。這些“愛國者”也打著“保衛領土、抵制日貨”這種看似冠冕的幌子,直接用打砸“幫”別人做了決定。

  對內,架空本國民眾群域的權利

  在“大東亞共榮圈”的表皮之下,日本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日本軍國主義史學家佐藤清勝其實說得清楚:他主張在日本搞什麼建設都是不必要的,比如在東京搞電車也沒有必要,只會使日本人更加留戀島國,最好是什麼都不必搞,然後就是一門心思去侵略中國,侵略了中國以後,就把什麼首都呀、所有的日本人都遷到中國來,使日本變成大日本,猶如中國歷史上的大秦帝國。

  如果說這種“強國夢”可能在一開始獲得日本民眾支持的話,那麼在戰爭陷入泥潭,給日本民眾幾乎帶來毀滅性災難時,為何戰爭還不能被終止?原因自然是因為日本民眾沒有決策權。他們不能像美國民眾那樣,一看傷亡太大就讓政府收兵。即便在戰爭的開始階段,民眾缺乏決策權也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弊端——那就是發動戰爭的盲目性。以當時日本的國力,發動那樣一場四處出擊的戰爭是注定要失敗的,其愚蠢程度大概僅次於慈禧“老佛爺”同時向世界上多個最強的國家宣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