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全球經濟新十字路口

http://www.CRNTT.com   2012-10-09 08:17:04  


 
  中、美經濟的中期結構調整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讓世界經濟前景更顯黯淡。雖然更趨向於認為周期性而非結構性因素是本輪經濟下行的主要驅動因素,但中國經濟在未來3年-5年的確面臨重要的結構性調整的挑戰。

  結構性挑戰既來自供給方面,也來自需求方面。在需求方面,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以及其後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觸發了由外需轉向內需的宏觀再平衡進程,中國的貿易順差占GDP比重已經從高峰時期的9%下降到去年的約2%。但過去幾年內需的快速擴張,很大程度上是由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項目的大規模投資而驅動的,持續性難以保證。

  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在未來10年-15年實現快速增長的重要潛在動力,仍將是由城市化帶動的投資和消費需求。要將這一潛力變為現實,我們需要調整目前的城市化戰略,改變目前主要由行政主導和操控城市化進程的做法,更多以市場力量輔之以政府提供的教育、社保、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來推動城市發展。

  在供給方面,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對競爭力的侵蝕也可能成為一個問題。人口結構的轉型導致中國在未來幾年可能進入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階段。由此帶來的收入向勞動者傾斜,也許有利於消費的擴張,但它同時也抑制了經濟增長的潛力。

  勞動力成本上升也將帶來巨大的產業結構轉型壓力。在此階段,一方面需要通過教育、培訓和資本投入等方式來加快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通過有效的政策保持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也非常重要。

  美國經濟也面臨著自己的中期挑戰。自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美國經濟即開始了重大的結構調整,並且一些重要的結構性轉變已經發生。在居民部門,經過幾年的去杠杆化過程,居民債務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回落至2004年的水平。同時得益於美聯儲的超低利率政策,償債支出與收入比也接近歷史低位。最近一年居民信貸顯著回升,表明居民部門的債務負擔已經不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障礙因素。同樣,在危機中遭受重創的房地產和銀行部門,最壞的情況似乎已經過去。

  儘管存在上述結構性好轉,財政問題仍可能對美國經濟中期增長形成制約。

  目前,美國公共債務已經突破16萬億美元。在當前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復甦放緩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推行財政緊縮無疑為時過早。但在未來3年-5年的時間里,一旦經濟復甦穩固,鞏固財政必將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個最重要主題。

  由於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歐債危機帶來的極低的風險偏好以及全球低利率政策,美國政府目前能以極低的成本進行融資。因此,具有反諷意味的是,當全球經濟形勢轉好的時候,美國政府的最困難時刻可能也到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