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幸福就是平等

http://www.CRNTT.com   2012-10-25 08:09:50  


以幸福指數取代生產總值的不丹,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但人民卻感覺生活很幸福。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訊/“增長並不能理所當然地增加幸福感……未來,經濟增長將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要,特別是發達國家;人類天性的最佳狀態是,沒人是窮人,沒人渴望致富,也沒人擔心會落後,所有人都在互相推進著前進。”英國議員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撰文“幸福就是平等”如是說。 
  
  不丹國王想讓我們所有人都更幸福一點。政府,他說,應該把目標放在人民的國民幸福總值(GrossNationalHappiness)上,而不是國民生產總值上。這一新觀點代表了一種轉變,還是只是一時興起?

  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在經濟增長變得如此困難的時候,政府為什麼應該淡化它。據估計,今年歐元區根本不會發生增長。英國經濟正在收縮。希臘經濟下滑已經好幾年了。即使是中國,預計也會發生減速。

  毫無疑問,這種情緒會隨著增長的恢復而煙消雲散,本應如此嘛。但是,更深層次的關於增長的態度變化已經展開,在未來,經濟增長將不再像以前那樣如同北極星一樣重要了,特別是在發達國家。

  阻止人們不再追求增長的第一個因素是對其可持續性的擔憂。我們還能繼續以從前的速度增長、同時又不損害我們的未來利益嗎?

  20世紀70年代,當人們開始談論增長的“天然”極限時,他們指的是即將發生的食品和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耗竭。最近,這一爭論變成了碳排放。正如2006年斯特恩評論(SternReview)所強調的,我們必須犧牲一些今天的增長,以確保明天的收成。

  有趣的是,這一爭論的一個禁區是人口問題。人口數量越少,我們所面臨的地球變熱風險就越低。但是,與接受人口自然下降的事實相反,發達國家政府吸收越來越多的人口以降低工資從而刺激增長。

  一個更新的擔憂關注增長的負面後果。我們越來越明白,增長並不能理所當然地增加我們的幸福感。既然如此,我們還要維持增長幹什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