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終要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惟必有紛爭

http://www.CRNTT.com   2012-11-19 08:55:58  


在兩岸關係已成為台灣當局能否獲得民心,取得政績的主要內容的時勢之下,民進黨倘關閉與中共接觸的大門,並不明智。這就是蘇貞昌要趕忙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主要原因。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訊/在中共“十八大”閉幕翌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突然透過幕僚通知媒體,而他本人也隨即親自與媒體茶敘,表示因應中共“十八大”新的領導核心出爐,到了討論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時候了。就此,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富權的文章“終要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惟必有紛爭”,評論如下: 

  果然如此!蘇貞昌接任民進黨主席後一反其在競選主席時的表態,遲遲未有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本欄就曾分析揣測,導致蘇貞昌對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拖拖拉拉的諸多原因中,還有一個大陸政治情勢發展的考量。中共將於今年秋季舉行“十八大”,胡錦濤、溫家寶等將屆滿卸任;而政府權力機關也將於明年三月間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進行新舊交接。故此,蘇貞昌要啟動兩岸關係,也不會與即將卸任的中共黨政領導人交往,而是把這個“面子”送給新任的中共黨政領導人。另外,也是要“睇定先”,待到中共“十八大”報告的對台政策出台,及新一屆中共領導架構成員產生後,才根據北京的對台政策基調是否有調整甚至是改變,才成立也不遲。果然,在中共“十八大”閉幕翌日,蘇貞昌就突然透過幕僚通知媒體,而他本人也隨即親自與媒體茶敘,表示因應中共“十八大”,新的領導核心出爐,也到了討論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時候了。據說,蘇貞昌將在本週三的中常會提案,討論《“中國事務委員會”設置要點》,採非常設的任務編組,由黨主席敦聘委員數名。

  儘管在中共“十八大”開幕,胡錦濤代表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作報告之日,蘇貞昌以不冷不熱的態度說“沒有新意”,並重彈“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老調,因而被大陸媒體批評為“無知”;但有可能這是蘇貞昌在被記者們詢問時作出“條件反射式”的“慣性語言”,後來在其幕僚冷靜分析研判之後,在民進黨中央發放的“新聞稿”中,卻是從內容到遣詞用句,都較為溫和,是民進黨歷年來對中共態度最為溫和、最為友善的一次,擺明瞭“不想撩架打”的姿態,因而並沒有關上與中國接觸交流的大門。或許,黨內幕僚認為,中共已經做好兩手準備,在繼續與國民黨進行黨際交流的同時,及繼續向台灣民眾施發“九二共識紅利”的同時,因應“政黨輪替”有可能會成為台灣地區政治生活的常態,民進黨還會有上台的機會,因而也做好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民進黨進行接觸的應對辦法,國台辦主任王毅去年在美國的那一番說話就有所暗示。而在兩岸關係已成為台灣當局能否獲得民心,取得政績的主要內容的時勢之下,民進黨倘關閉與中共接觸的大門,並不明智。這就是蘇貞昌要趕忙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主要原因。

  當然,也有“附帶原因”,那就是擔心倘長期冷落提出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建議,並希望能出任其主委的謝長廷,就將會把謝長廷趕往自己的對立面,與蔡英文結盟。那麼,在二零一四年的民進黨主席選舉中,即使自己掌握著現任黨主席的優勢,也不敵“蔡謝聯盟”並加上黨內其他派系的義助。實際上,今年五月間的民進黨主席選舉,儘管蔡英文因已出任兩屆黨主席而不能再選,但他本人仍然遭到其他參選人作為蔡英文的“分身”的聯手狙擊。在二零一四年是由蔡英文“本尊”親自參選之下,蘇貞昌要爭取連任,就將會極為艱困。倘失去了黨主席“名器”的加持,二零一五年的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就仍將會如二零一一年的黨內初選那樣,敗在蔡英文的手中。因此,他必須以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來阻止謝長廷走向蔡英文的懷抱並與之結盟。也就是說,“中國事務委員會”將是蘇貞昌拉住謝長廷的“魚餌”。

  推催蘇貞昌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動力,還在於中共“十八大”後,蔡英文的反應是頗為負面及情緒化,仍在“數落”中共的不是。這種態度,與民進黨中央“新聞稿”的較為明智形成強烈反差。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得到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贊同,而兩岸政策也將會主導台灣政治生活態勢的情況下,蘇貞昌更需要以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來與蔡英文拉大距離,以凸顯自己的優勢。

  但是,既然要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就不可能將曾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排除在外,也不可能在議事過程中拒絕討論蔡英文的主張。這又引帶出兩個問題來,其一是“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組成架構,其二是“中國事務委員會”將會擬定甚麼樣的結論?在“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組成架構而言,本來在民進黨中央黨部的一級職能部門中,已有兩個委員會式的機構,其一是政策委員會,其二是財務委員會。前者是一個與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聯繫協調的部門。由於議會黨團與民進黨中央並沒有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故而兩者之間的聯繫主要由這個委員會來聯繫協調。政策委員會的主委由黨主席兼任,委員由“立委”及縣市首長互推若幹人組成,其任期與主席相同。政策委員會設執行長一人,由主席從“立委”中擇一任命(按:現任執行長吳釗燮並非“立委”,這是蘇貞昌用人之一“怪”),執行長之下設副執行長二至三人,均為專任,另置研究員、副研究員、專員、幹事等,均為專任。政策委員會的還需負責與其他政黨的溝通、協商工作;各級議會黨團政策的協調及聯繫;政策的研究分析、規劃及評估,與政策推行有關的相關事宜等職責。

  而財務委員會主要是負責為民進黨籌款。主委由主席提名經中常會同意後聘任,任期與主席相同。委員由主委提名,經主席同意後聘任。其主要職責為財源籌措,預算決算的編制,財務及財產的稽核,會計制度及支出審核辦法的訂定。

  由於“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職能,主要是討論擬定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因而其架構及成員構成,應與這兩個委員會不同。主要是由黨內各派系的領袖及“天王”所組成,以統合黨內各派系的意見,並達成黨內共識。當然,其所達成的共識,還應送交中執委或中常委,甚至是“黨代會”通過後,才能成為全黨的政策路線。

  昨日有媒體報道說,蘇貞昌將會邀請蔡英文出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蔡英文辦公室當即發出新聞稿嚴正否認,表示蘇貞昌是邀請蔡英文參加“中國事務委員會”,擔任委員,並非主委。由此可見,“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人選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本來,由黨主席兼任最能體現民進黨重視大陸政策,但卻將會產生“謝長廷往哪里擺”的問題,又不得不有所顧忌。

  至於“中國事務委員會”會否矯正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尤其是消除《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惡劣影響?拭目以待。目前,黨內各派都在強調《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調,但遊錫卻老是糾纏於由自己主導通過的《正常國家決議文》而喋喋不休。倘是按照台灣地區“後法優於前法”的法理慣論,當然是二零零七年通過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已經“凍結”了一九九九年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就像民進黨人常說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凍結了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那樣。

  由此可見,就是在民進黨內,也對《台灣前途決議文》有不同意見。或許,民進黨將會趁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機會,再通過一個新的“決議文”,以消除《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惡劣影響,並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礎上,擬定一個較具突破性的新的“決議文”。昨日謝長廷就期盼民進黨能對《台灣前途決議》等相關“決議文”進行整合,並釐清“憲法”是不是“一中架構”。倘是如此,遊錫和“中國事務委員會”內的“獨派”代表勢必會進行反撲,民進黨又將恢復“炮聲隆隆”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