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貨幣超發根在改革裹足不前

http://www.CRNTT.com   2013-02-14 10:19:18  


中國貨幣超發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訊/中國的貨幣超發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時代周報發表社論稱,從理論上來說,過多的爭論廣義貨幣供應量與國內生產總值(M2/GDP)的比值是不是太高或許有一定的意義;就實際情況而言,鑒於幾乎所有的主要經濟體都放棄了以M2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所以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討論M2/GDP並無太多的現實意義。貨幣超發是不是能被M2/GDP所反映並不重要,重要之處在於,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貨幣超發作為一種愈發明顯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各界共識。

  得出這一結論,除了既往很多言之有物的提法之外,觀察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十餘年來的情況亦能窺見一絲端倪。2001年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9%,2011年為36.3%,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下降幅度幾可忽略不計不論,在某些物價上漲嚴重的年份,這一系數會有1-2個百分點的反彈,例如2003-2004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這幾個公眾感受明顯的時期。當然,恩格爾系數變化不大的也可以從食品消費數量和質量方面進行一些解釋,但與居民可支配收入攀升幅度相比,這一解釋很難支撐整個觀點,通貨膨脹是唯一可以站得住腳的解釋。這種觀察或許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是其揭示的溫和通脹的事實卻很難被否定。

  不過事實的另外一面是,自改革開放以來,除了計劃價格向市場價格轉變過程中出現過兩輪較為嚴重的通脹以外,中國總體上的通脹較為溫和,並未出現長期性的惡性通脹。在M2持續快速擴張的數十年中,這種奇怪的局面一直為理論界津津樂道。

  文章分析,其實這並不是什麼不可理解的現象,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全面轉型的過程中,大量計劃經濟下被扭曲低估的資產在市場化改革中吸納了大量資金。特別是90年代在外匯、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改革,尤其是住房改革,雖然帶來了很多問題,但配合了中國城市化的大趨勢,鑄就了房地產市場的黃金十年,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住房領域的很多問題事實上是不可避免的。這些領域吸收了足夠多的資金,也成為了貨幣投放大幅增加、物價上漲卻較為溫和的主要原因。

  按央行年度工作會議的提法,2013年M2的增幅要控制在13%左右,新增貸款總額控制在8.2萬億左右。這一幅度與GDP的增速相比還是要略高一些,這也意味著還會有較為溫和的物價上漲,M2/GDP比值還會繼續上升。溫和通脹所產生的通脹稅固然對政府財力的持續增長有好處,在短期也能從數量上緩解諸如養老金、醫療等方面的資金缺口問題,只是從長遠來看,貨幣投放相對較多的方式並不能持續,其累積產生的物價上漲在某些問題的觸發下,極有可能變成嚴重的通脹問題,甚至有可能危及社會穩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