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貨幣政策邁向新政策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3-02-15 09:39:08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訊/1月18日,央行公布啟用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和市場利率波動。央行稱,SLO將作為公開市場常規的周二和周四操作的補充,期限將集中於7天以內。目前公開市場操作主要以7天、14天和28天的回購為主。央行將根據市場流動性和市場利率水平決定SLO的發行量和期限。

  此次SLO參與機構有12家銀行,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

  財經網刊登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師周浩、林慕爾文章表示,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的使用,被市場廣泛認為是對目前每周二和周四進行的公開市場操作體系的一項補充。這也表明央行可以在所有的工作日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意味著央行意圖強化公開市場操作在中國貨幣政策操作中的作用。事實上,在過去的三個季度中,中國央行僅依靠逆回購來進行貨幣政策的操作,意在緩解市場的流動性緊張局面,而這一做法與市場的降准預期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儘管逆回購操作並未能完全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樣的一種做法至少表明,央行決定在未來使用更加市場化的工具來進行貨幣政策的操作。

  此外,中國央行也似乎向市場發出這樣的信號,即其正在考慮選擇一項短期市場利率作為新的基準利率,來取代目前的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使用短期市場利率作為政策利率,有利於快速向市場更加廣泛地傳導央行的政策意圖。這是一項重要的政策轉向,也有利於幫助中國實現向利率市場化的轉型,但這樣的一個進程難以在短期內完成。

  逆回購仍然存在局限性

  文章分析,儘管很多市場人士認為央行此前進行的逆回購操作成功緩解了市場的流動性並支持了中國的經濟復甦,但逆回購仍然存在明顯的局限性。

  自從2012年6月以來,央行並未採用傳統的降准方式來緩解市場流動性,反而轉向逆回購操作來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意圖在資本流出的大背景下降低市場的融資成本。到9月底,央行已經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淨注入8000億元人民幣,這幾乎相當於兩次降准帶來的效果。同時,央行也在6月和7月降息兩次。一般而言,這樣的大規模貨幣政策放鬆應該能夠迅速地降低市場利率水平,並鼓勵銀行增加信貸,並提升經濟增速。

  然而,貨幣政策放鬆的結果卻較為複雜。大規模逆回購操作,似乎並未能夠降低市場的融資成本。事實上,在首次降息3個月後,市場利率都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發現,至去年9月份,除了3個月SHIBOR,所有的短期市場利率與第一次降息前相比,反而出現了上漲。舉例來看,國債收益率在兩次降息後出現了快速的反彈。

  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央行開始減少了逆回購的操作量。然而,境內市場上最重要的流動性指標7天回購利率,在過去的一年中總體上處於區間震蕩狀態,這也表明逆回購並不是影響市場流動性的最重要指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