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章念馳:中評十五年 艱辛燦爛

http://www.CRNTT.com   2013-03-11 00:14:33  


 
  不同凡響的雜誌

  面對台港澳問題,及台港澳問題後的中美關係與中日關係,乃至中華民族的崛起,國內熱點與國際熱點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宗教、軍事、兩岸等等重大問題,都成了雜誌主題……,吸引兩岸四地乃至全球華人紛紛撰文暢言,一篇篇“智囊闊論”,一場場“思想者論壇”……紛紛發表在《中國評論》上。大家觀點立場可以不同,但必須“擺事實、講道理”,必須不唯上、不唯下、不迎合、不枉造、不偏、不倚,必須很獨立、很理性、很溫和、很包容、很博大、很自由,成為一個說理的刊物。讓說理受到掌聲,讓無理沒有存在空間,讓真理越辯越明,讓歪理越說越辭窮理虧。因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不說套話、空話,《中國評論》受到廣泛好評,贏得了廣大讀者稱譽,越辦越好,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們在北京設立了總部,在香港設立了總部,後來還與台灣中評社共同組成了首家兩岸共同媒體,很好地為中國和平崛起護航,很好為改革開放張目,成為我們政策變化的一個風向標,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台灣當局、東南亞許多國家,連美國國務院等部門,都會在第一時間閱讀《中評》,將其中一些文章及時翻譯,會及時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解讀,看看《中評》釋放了一些什麼信息,從中研究中國改革開放的走向,看看中國政策的變化,從而更好地瞭解中國,更好地認識中國。兩岸四地專家學者更是《中評》的忠實讀者,成了他們交流思想的一個陣地,許多有思想性學術性的重要文章紛紛見諸於《中評》,連反對者也不敢用謾罵來對待,不得不也參與討論,也發表他們的見解,而《中評》也敢於發表這些見解,讓《中評》成為一個百花齊放的陣地,顯示出新中國能容則大的胸懷,為我們贏得了很大舞台。這一切都是汪道涵等前輩先進及幾代知識分子殷殷期望的,今天終於得以成功,《中國評論》成了響當當的中國評論實在值得祝賀。

  一群敢於創新的人

  辦一個公正客觀的刊物,成為各種政治傾向的知識精英的思想交流陣地,是多少學人的追求;但要開辟這樣一個陣地,需要創新的勇氣,需要突破許許多多現有的限制,需要種種付出,需要被人誤解甚至傷害,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需要放棄許多既得利益……,但郭偉峰、周建閩等一群開拓者,勇敢地闖了過來,忍受了誤解,忍受了孤獨,忍受了寂寞,忍受了清貧,忍受了辛苦……,不斷地開拓,不斷地探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