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權:兩岸都應與時俱進攜手共圓中國夢

http://www.CRNTT.com   2013-03-18 09:33:09  


 
  眾所周知,“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共列出五項任務。首先得到落實的是第五項“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馬英九上台後,也先後實現了第一項的“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第三項的“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現在,剩下來的是第二項“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及第四項“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組織的問題”。

  對此,北京是精心佈局。以四年多前馬英九就任台灣領導人為重要轉折,為適應這種需要及因應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特點,就對國台辦主任的專業背景作出了大膽而又務實的飛躍性調整,從早期的情治系統出身(羅青長、楊蔭東、楊思德),改革開放的統戰系統(丁關根、王兆國),到後來的經貿官員(陳雲林),轉型為外交官員(王毅),其實就是要為實現這個目標創造條件。現在,王毅因工作需要回調並升任外交部長,本來是可從其他系統甄選新任主任的,但仍是由外交部調來張志軍,可見北京仍然要為“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組織的問題”,展現善意及做好準備。台灣方面不要輕視這個重要信息及白白放棄這個機會。

  因此,“陸委會”所強調的“制度化協商”,就應加入新的元素,就是調整思路,在兩岸經濟領域的協商基本完成後,思考在步入“深水區”時,轉向其他領域發展。實際上,台灣方面所孜孜以求的國際活動空間,就已不是經濟領域,這不是台灣方面單方可以解決的,而必須取得北京的諒解,甚至是進行協商(不管是公開談判還是私下溝通),方可達成。畢竟,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具有否決權的五個常務理事國之一,大多數國際組織的會員國都是中國的邦交國,沒有北京的同意和“背書”,台灣方面就將仍是寸步難行。就此而言,也是只有兩岸攜起手來,才能共謀兩岸人民的福祉,台灣民眾才能獲得適當的國際活動空間。

  來源:澳門新華澳報2013年3月18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