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章玉貴:構建中美新興大國關係的經濟核心

http://www.CRNTT.com   2013-07-11 08:47:08  


 
  在今天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尤其需要洞悉大趨勢。而從全球經濟、金融競爭與秩序變遷的視角來看,美國冀望通過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這個平台,在適當分攤全球責任給中國的同時,達到延長美元紅利期的目的。

  美國人當然是不無擔心的,自2009年7月啟動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以來,短短四年間中國就在經濟規模上大大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2009年,中國的GDP為4.92萬億美元,美國的GDP為14.33萬億美元,美國經濟規模是中國的2.9倍;而到了2012年,中國的GDP為8.25萬億美元,美國的GDP為15.67萬億美元,中國經濟規模已經升至美國的52.5%。在貿易領域,如今在規模上中美實已旗鼓相當。不出意外的話,預計中國今年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至於中美雙邊貿易,2012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達到4846.8億美元,兩國在經濟上早已高度相互依賴。不過,美國人心裡還有他們的算盤,儘管這幾年中國在經濟規模和貿易實力方面大幅追趕美國,但中國猶如速生林,長勢快,不結實。而中國基於經濟實力成長而要求提升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訴求能否得到滿足,卻要看美國的臉色。

  確實,在當今全球幾乎所有的重要經濟領域,中國均無法占據價值鏈的核心環節。中國一向引以為傲的製造業,某種意義上是將代工(OEM)放大到極致的產物。中國重要產業的核心技術嚴重對外依賴或者說對美國企業依賴;中國看起來長勢喜人的金融業,其系統性風險正不斷累積,高盛等美國金融資本已將觸角滲透到中國金融業的內核;多年來一直“享有”對美貿易順差的中國外貿,某種意義上是以資源的大幅透支和數百萬計的產業工人的辛勞換來隨時可能貶值的綠票。中國持有1.26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既是中美不平等經濟分工的產物,也是中國間接支持美元進而幫助美國延長美元紅利期的實際行動。更深層次的憂慮還有,調整中的中國經濟,如今不僅面臨既有增長模式負效應的不斷表達與發酵,還面臨“中國式斷崖”的危險。一旦系統性經濟與金融風險爆發,中國經濟追趕美國之勢不僅有可能戛然而止,還有可能在失去比較優勢的同時錯過打造競爭優勢的時間窗口。

  因此,國家之間的戰略競爭從來不相信浪漫。全球範圍內的金融競爭與產業變遷正將中國推到與美國全面戰略競爭的前台。不錯,當前依然嚴酷的金融生態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表明二戰以來作為全球經濟“穩定器”的美國,越來越難以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安全與可持續的制度環境。相應的,全球經濟治理的機制設計與秩序重建也比戰後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但是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大改革注定是多維的戰略博弈,既需要重大事件發酵提供的時間窗口,更需要替代力量工具的發育。而相應的力量工具,顯然很不成熟。

  以中國今天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態勢,已被美國認定為高價值競爭目標。從國家利益競爭的視角來看,推進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全面互利中美經濟夥伴關係,實則是在戰略競合框架下如何構建中美經濟關係。美國可以在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在不損害國家實質利益的前提下,讓渡一些次要利益給中國,但美國維護戰略利益的決心是不會改變的,而且短期內美國也有足夠的手段來維護既得利益。因此,中國決不能簡單適應美國主導的國際規則,而應遠圖長慮,拿出一套前瞻性的國家競爭戰略,切實提升戰略層面的經濟競爭力。在做強經濟與金融力量工具的同時,盡全力提高與美國戰略博弈的水平。

  (2013年07月11日01:20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章玉貴系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