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鄧聿文:中國經濟可能陷入滯脹

http://www.CRNTT.com   2013-08-14 08:26:37  


鄧聿文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訊/知名評論員鄧聿文今天撰文《中國經濟可能陷入滯脹》指出,所謂滯脹,指的是物價漲幅很大而經濟卻緩慢增長的狀態,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很符合這一狀態。

  中國經濟正陷入兩難之中,7月經濟數據再次確認了這點。7月,居民消費價格即CPI同比上漲2.7%,漲幅基本與6月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即PPI則同比下降2.3%,降幅雖比六月顯著縮小,但已是連續第17個月處於下降通道。

  對於7月的經濟數據,經濟專家有不同的解讀,但在我看來,陷入滯脹的可能性很大。所謂滯脹,指的是物價漲幅很大而經濟卻緩慢增長的狀態。目前的經濟形勢很符合這一狀態。

  首先,CPI漲幅雖然與年初定下的3.5%的年度增長上限仍有距離,可應該看到,這是在前幾年物價大幅上漲基礎上的上漲。而且,現在這個漲幅與人們實際感受的並不一致,換言之,人們實際感受的物價要比這嚴重得多。此乃因為,CPI組成中的居住類價格在目前的統計中並不占有很高權重,從而拉低了物價的實際漲幅。從房租的價格看,全國已連續42個月處於上漲當中,且漲幅很大。

  另外,即使從CPI本身來說,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價格也漲幅最大。7月食品價格同上漲5%,升幅高於6月份的4.9%,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3%,蔬菜價格同比上漲11.8%。,淡季肉類和蔬菜價格上漲,雖然影響因素是天氣,但也會影響到未來的價格走勢。考慮到資源價改導致的價格上漲有一定傳導時滯,後期也會推動CPI向上,以及9月後北方開始進入漫長的秋冬季,蔬菜供應會有使減少等,CPI預期上漲的可能性更大。

  其次,從經濟增速看,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難以恢復到之前水平。7月經濟數據有一個好的現象,就是從生產資料價格、進出口數據,以及發電量、貨運、汽車等行業匯總來看,出現比較明顯的觸底信號,顯示近期穩增長的弱刺激有了一些作用,隨著這些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效果將會持續釋放。然而,即使如此,也不應過於樂觀,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種弱增長。一方面,是國家不會出台力度更大的刺激措施,另一方面,PPI畢竟連續第17個月處在收縮中,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它已經處於一種通縮狀態。所以,經濟出現底部企穩信號,但復甦的難度仍然相當大。

  根據上述分析,基本可以判斷,在剩下的幾個月中,央行降息以刺激經濟的可能性可以排除,更多會是產業上的政策調整。

  假如經濟將陷入或已陷入滯脹狀態,那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滯脹對宏觀調控的最大考驗就是對平衡的把握,破解滯脹需要有高超的調控水平。對中國經濟而言,滯脹的形成有很複雜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目前這種增長方式劣質化而帶來的必然結果。政府主導的、對關鍵生產要素高度壟斷的經濟結構,既不反映資源和環境成本,同時也使得價格的調整必然是一個不斷上漲的過程。因為這種經濟結構反映的是大企業的利益,而經濟的活力是由眾多中下企業的競爭帶來的。

  有鑒於此,要破解滯脹局面,作為短期政策的宏觀調控,在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同時,應進行相即抉擇,誠如李克強所言,下限穩增長保就業,上限防通脹。不過,既然滯脹是由增長方式造成的,就必須改革此種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考慮到目前的增長模式繁殖了大量的既得利益者,它既有的潛力已經發揮到頂,因此,再不改革,必然會把它既有的弊端放大,進而反噬原來取得的成績。這就需要在壟斷行業、生產要素領域、金融和政府管理體制等方面,盡快啟動深層次改革,進一步推進市場化。

   作者簡介:鄧聿文,和訊網專欄作者,供職於中央黨校學習時報,民革中央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委員,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問題觀察者,多家報刊專欄作家,知名評論家,《幸福的權利》《中國必須贏》、《中國經濟大突圍》等書作者,主要關注和從事中國社會的轉型與改革研究。

  2013年08月14日07:08 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