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對美外交的“去冷戰化”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3-11-14 11:31:04  


 
   明顯的,奧巴馬政府的思維出了問題。
 
  美國的問題是患上了“中國崛起反應症”。同世界上其它大國如俄羅斯和歐洲諸強相比,美國似乎還沒有完全適應中國的崛起。這個“反應症”的主要症狀就是失望、焦慮、擔憂和害怕。在當代大國中,沒有適應中國崛起的可能就剩下美國和日本了。對中國崛起的不適應,進一步擴大了美日兩國戰略利益的交匯點和共同的政治語言。

   因此,北京不應低估一個行將被超越的世界頭號強權在最後幾年中的衝動和反彈。如果中國政府確定的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能夠得到實現,中國經濟總量在未來10年超越美國不僅只是數字上的遊戲,而且將是國際政治中活生生的現實。可以想象,接受這一全球實力轉移的大趨勢並主動去適應它,對一個主導了世界政治100多年的超級大國來講是多麼的艱難,更何況這個超級大國是美國,一個對自己的政治制度、文明素質、創新能力、生活品質和道德操守充滿優越感並習慣了領導世界的美國。

   美國在被中國超越之前最後幾年出現過度衝動和反彈應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我們也很容易被“勝利”衝昏頭腦,失去理性。未來的10年之所以是中國崛起關鍵的10年,不是因為中國有望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而是因為被它超越的超級大國可能會出現非理性反彈從而影響中國的最終崛起。因此,仔細分析和觀察患上了“中國崛起反應症”的美國的各種動態和走向,在戰略上對症下藥,才是最理性的選擇。正如習近平在中央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所強調的,要“謀大勢、講戰略、重運籌”。

   “謀大勢、講戰略、重運籌”

   那麼中國有哪些大勢可謀,哪些戰略可講呢?理論上,北京有兩個戰略可以選擇:“回歸冷戰”或“去冷戰化”。北京學者閻學通先生最近出版的力作《歷史的慣性》提出,2023年即未來10年,中美形成世界政治的兩極,中國應放棄不結盟政策,組建聯盟和美國對抗,以公平、正義、文明取代美國鼓吹的自由、民主和人權。

   雖然該書作者否認全球化條件下的兩極格局孕育著巨大的冷戰風險,但組建以中國為首的政治軍事同盟來對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和美日韓澳軍事同盟,在邏輯上必將世界政治分解為有組織的兩大對抗陣營。即使兩極也可搞緩和,但對抗是兩極格局賴以生存的機理,而對抗的表象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不是熱戰的話,便是冷戰。

   作為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和最大受益者,中國理應促進世界經濟和政治的整合,而不應刻意組建同盟形成兩大對抗的陣營,回歸冷戰。如果真是這樣一個結局,那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災難。

   筆者認為,如果真要“謀大勢、講戰略、重運籌”的話,“去冷戰化”應是最理性的選擇。所謂“去冷戰化”就是去掉冷戰遺留下來的政治軍事體制。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美日韓澳軍事同盟就是這個冷戰遺物的典型代表。事實上,這兩個軍事同盟體制,也是美國到目前為止能稱霸全球的體制基礎。遵循“釜底抽薪”的邏輯,想方設法“謀大勢、講戰略、重運籌”,找到分化瓦解這兩個體制的方法。從這個意義講,“去冷戰化”戰略的最大邏輯是,以非對抗、非軍事的手段,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以潛移默化的效果來動搖美國稱霸全球的冷戰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