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安倍內閣的真正大考在經濟不在安保

http://www.CRNTT.com   2013-12-19 09:48:31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訊/學者張雲今天撰文《安倍內閣的真正大考在經濟不在安保》分析指出,在即將過去一年時間里安倍內閣在安保和外交方面動作引人注目,而安保問題的過度關注卻正在讓我們忽視安倍內閣真正的大考,那就是安倍經濟學能否成功。詳細分析如下:
 
  12月26日是安倍晉三再次執政一周年紀念日,在即將過去一年時間里安倍內閣在安保和外交方面動作引人注目。12月17日,安倍內閣通過了新防衛大綱,中期防衛力量計劃以及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三項重要文件,12月初結束的185次臨時國會通過了《特別機密保護法》,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以12月中旬在東京召開的日本-東盟(亞細安)領導人峰會為代表的“地球儀俯瞰”外交,讓首相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除了中韓)。

  有人為日本“又回來了”感到鼓舞,有人為日本的走向和中日關係感到憂慮,對此各種評論眾說紛紜,然而安保問題的過度關注卻正在讓我們忽視安倍內閣真正的大考,那就是安倍經濟學能否成功。在當下的日本,任何問題的討論都不可能脫離經濟景氣持續恢復的大框架而獨立進行,安保問題也是一樣。

“安倍經濟學”的初步成功

  事實上在上半年,安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經濟上,因為他很清楚日本國民最大的期待是經濟景氣的恢復,同時他也吸取了第一次執政時期從一開始就集中關注安保問題失敗的教訓。安倍提出了建立日本特色的“瑞穗國家的資本主義”,基本內涵是不同於歐美的弱肉強食的差距社會,強調經濟增長帶來普遍的企業收益增加和國民收入提高,重視製造業的獨特經濟模式,這也讓安倍經濟學平添了道德高度。其具體的目標是讓日本從長期的滯脹狀態中脫離,為此安倍提出了“三支箭”的具體步驟,第一增加了10萬億日元的政府開支拉動經濟,第二日本央行大幅度增加貨幣流通量,新任的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承諾在兩年內完成2%的通脹目標,第三結構改革包括勞動制度、農業、醫療、社會保障等。

  去年12月26日安倍內閣成立的時候,日經平均股指為10230點,今年11月15日越過15000點。9月,東京還獲得了2020年奧運會的舉辦權,有人甚至將此稱為第四支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安倍經濟學”的確給日本帶來了很長時間沒有過的樂觀氣氛,這種向上的氛圍正是日本所需要的,初步的成功也給安倍內閣帶來了比較穩定的高支持率。正因為獲得了經濟上的信心,安倍在後半年明顯把重點從經濟轉向了安保。

“安倍經濟學”真正考驗從現在開始

  需要清醒看到的是初步的成果並不代表持續的成功,“安倍經濟學”前景仍然有不少的不確定因素,真正的考驗可以說才剛剛開始。

  首先,通脹目標的實現與收入增加沒有實現同步。10月份,消費價格指數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0.9%,但是這主要是日本貨幣流通量大量增加以及日元匯率貶值進口商品上漲的結果。如果基本工資得不到增加,物價上漲的結果將導致實際生活水平下降,特別是明年4月消費稅增加到8%後,要求工資水平上漲的迫切性將進一步增加。日本現在的工資水平低於1990年代初,儘管一些大企業改善了,雇用了三分之二勞動力的中小企業並沒有明顯改觀。“安倍經濟學”如果不能夠把人們對工資增加的期待轉化為現實,將讓民眾對政府失去耐心。安倍雖然設定了很多長期目標,例如人均收入在今後十年增加40%,但是人們的耐心不可能那麼長。

  第二,正如很多經濟學家指出的那樣,到目前為止安倍內閣採取的經濟政策主要還停留在第一和第二支箭上。這兩支箭的主要內容都是國家依靠行政資源進行干預的做法,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比較容易和政治阻力較小的政策選項。但是要實現持續增長沒有第三支箭就不可能實現,無論是日本高達國內生產總值(GDP)250%的政府債務(6月底日本政府債務首次突破1000萬億日元,大約每人792萬日元)的解決以及經濟競爭力的提高,都需要對國內經濟體制進行大改革,但是這些都是要觸動既得利益的難題,然而8月發表的中期財政計劃中沒有明確定出消費稅增加進度,社會保障減少福利和增加負擔也沒有寫入,表明了安倍政府容易陷入不進行有陣痛改革的狀況。

  第三,正因為“安倍經濟學”的變數,海外投資者的長期信心還不足。據《金融時報》報道,雖然從1月開始,日經指數已經增加了50%,然而東證指數增加乏力,這顯示了海外投資者更加有興趣將賭注下在貶值貨幣,而不是對於日本經濟整體的期待上。(日經指數超過東證指數,而日經指數僅選取225家企業股價)。與此同時,在日元貶值情況下,日本國內企業的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並沒有增加,相反減少了,也就是說日本企業回流的情況並沒有出現。目前暫時的景氣主要來源於財政刺激政策以及嬰兒潮人口大量退休的一時性內需增加。這也反映了日本企業對於海外市場的長期信心似乎大於日本國內。

  短期的經濟刺激政策如果不能夠同長期的財政健全和結構改革相結合,那麼經濟恢復就不可能持續,日本的國際競爭力也很難提高。戰後日本外交的主要資源和成功都在於強勁的經濟實力,沒有經濟實力為後盾的國際存在感缺乏基礎。在各種民調顯示日本國民的最大政策關心點都在經濟的情況下,把寶貴的政治資源過度地使用在安保問題上很可能會損傷執政黨和內閣的民意基礎,這一點已經在特定機密法案審議中體現。一個經濟景氣得到持續改善的日本,將會從根本上改變長期經濟增長乏力帶來的社會閉塞感,為日本帶來更多的開放和自信,這也會為解決很多現在似乎無解的問題提供更寬鬆的環境。

  作者是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3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