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世界大報背後的老板們

http://www.CRNTT.com   2014-01-24 09:46:58  


 
各媒體的應對衝擊之道

  陳光標收購《紐約時報》的設想可能是受貝索斯收購《華盛頓郵報》的啟發,而後者的背景則是紙媒在網絡等新形式衝擊下的衰退,有人戲稱記者是一個正在消失的職業。

  不過世界各國的媒體均採取了一定的方式應對新衝擊,有些也取得了成功。以《紐約時報》為例,其網絡版、客戶端收費閱讀的策略皆取得了成功,初步彌補了紙質版廣告的下滑。董事長小蘇茲貝格就曾表示,未來將停止出版印刷版報紙,而主推網絡版報紙訂閱業務。

  2002年《紐約時報》收購了About.com公司,這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門戶網站,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十大站點之一,它的加入為公司總收入的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2006年《紐約時報》專門設置了關於組織轉型、數字化建設研究開發中心,同時《紐約時報》內部形成了細致的分工:技術部門把《紐約時報》從1981年以來的新聞都做了數字化,並進行了索引,將《紐約時報》擴展到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上;傳統采編部門加大了對圖片部門和多媒體部門的投入,讓網站上所呈現的形式更加豐富和互動。《紐約時報》甚至還有一個獨立研發團隊,以為未來五年到十年之後的技術做實驗。

  2011年3月,《紐約時報》面對新媒體的衝擊完成了一次重要轉變,它為自己的網絡版建立起付費牆(Paywall)制度,即對在線內容實行付費閱讀。《紐約時報》成為第一份這樣做的美國大眾新聞報紙。一年之後,《紐約時報》的數字發行量超過了紙質發行量。次年《紐約時報》及集團旗下《國際先驅論壇報》的訂閱收入首次超過廣告收入。這對報紙業的商業模式是一次顛覆—傳統的發行物往往80%的收入都來自於廣告。分析人士認為其中“付費牆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13年初,《紐約時報》宣布將每月用戶可免費閱讀的文章數量從20篇降至10篇。

  《紐約時報》在網絡付費閱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經濟學人》則依靠充當顧問。其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的分析報告多針對企業和政府,可以說是世界各國政府的中立智囊團。EIU分析報告價格昂貴,一般只有企業和政府才能承受得起。

  由EIU和《經濟學人》雜誌發起的經濟學人大會(Economist Conferences)則是其保持成功的另一大功臣。經濟學人大會吸引的參會對象多是全球政要和跨國公司CEO,經濟學人出版集團的全球資源可想而知。

  “在日本,報業集團往往喜歡通過舉辦社會活動的方式盈利。每日新聞社的主營還是報紙《每日新聞》,但是會主辦棒球比賽等文化活動以及學術型研討會。針對紙媒不景氣的問題,從2001年左右開始也在做網頁新聞,最初是全免費可閱讀,從2013年10月份左右開始,想閱讀全部內容要付費的。”工作於日本媒體的丁丁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儘管日本紙媒似乎還能依靠著堅強的紙媒閱讀習慣維持下去,但也有人批評日本報業已經錯過了新媒體轉型的最好時期。《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等都出現了一定的經營危機,甚至有聲音說,日本紙媒希望申請政府補貼。但如果這件事一定實現的話,無疑會對紙媒的獨立性構成危機。
 
  原題:世界大報背後的老板們:家族報業傳統正在衰落 各施手段應對新媒體挑戰

  來源:時代周報2014-01-16 00:27:15  268期 | 周報記者 張子宇 實習生 汪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