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王晉:“保守治疆”今難堪用

http://www.CRNTT.com   2014-05-14 09:31:18  


 
  在民族政策方面,楊增新本人熱衷學習維吾爾語,並一再督促各縣知事學習維吾爾語,否則“不惟難以聯絡地方之感情,洞達人民之隱屈。”在社會政策方面,楊增新也是以羈縻之策維繫籠絡新疆貴胄。鐵木耳鬧事之時,楊曾想向北京政府請示,取消哈密王制。但不久後他又放棄了這一想法,認為通過貴族來控制其屬下人民,比通過他直接派出的官吏更方便、更有利。這也就是他常說的“羈縻了頭目人,也就羈縻了老百姓”。

  楊增新的“大棒”就是打擊異己,清除威脅。對內,楊增新清除可能對自己造成威脅的軍政人士。1916年元宵節宴請上,楊增新就將自己的護衛軍營長夏鼎、督署衛隊營長李寅等人當眾處死,而楊增新自己卻在宴會上談笑自若;1924年,楊增新下令處死了地方實力派、喀什噶爾長官馬福興,以此震懾異己勢力。對外,楊增新積極鏟除地方民變,如絞殺鐵木耳之後,將其餘眾在遣返的路上全部處決,顯出楊增新鐵石心腸的一面;對待沙俄和白俄進入新疆的勢力,楊增新在安撫的同時,嚴加防範,並積極聯絡新生的蘇俄紅軍予以剿滅。

  楊增新在治疆政策上,不僅僅強調“保守主義”,也強調“蘿蔔”“大棒”相結合。“蘿蔔”“大棒”是楊增新治疆的根本,以羈縻之策籠絡人心,以鐵腕政策排除威脅,才能夠保證新疆的穩固,更能夠有資本來保全一個“保守主義”的新疆。要知道,驅逐外來宗教勢力,攔截中原的思想宣傳,如果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軍政體系,在偌大的新疆境內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單純的強調“保守主義”而忽略楊增新治疆當中的鐵腕與懷柔,是非常片面的。

“保守主義”治疆的無奈

  楊增新治疆的“保守主義”,其實更多的是源於當時新疆現實的無奈之舉。楊增新主政時期,新疆財政虧空巨大。自左宗棠收複新疆始,新疆的國家機器運轉皆需仰賴各地協餉,庚子賠款後清廷財力不足,但每年也高達240萬兩(不含伊犁、阿山地區)。辛亥革命後,地方各自為政,新疆從此斷絕了外來財政支援。1913年新疆軍費支出為557萬兩,而財政收入僅80萬兩。後經系統清理財政,1916年財政收入上升到了330萬兩,但虧空仍然十分嚴重。在此情況下,楊增新不得不採取裁撤冗員、精兵簡政的方針。當時的新疆軍隊僅僅保留不足一萬人,而且由於裝備低劣,被外省戲稱“叫花子軍”;而整個新疆的行政體系也最大限度的縮編,以至於楊增新在公文中提醒在職官員“從速自謀生路,不要存做官之心”。

  與此同時,楊增新時期的新疆還面臨著巨大的外部壓力。楊增新主政時期,新疆面臨的“生存威脅”主要來自於北方的“沙俄”。楊增新先後經歷了中亞民亂、沙俄干涉、蒙古入侵、白匪掠境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這些事件都對當時的新疆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以當時新疆300萬人口和孱弱的新疆軍隊,在周遭虎視眈眈的列強之下,如果楊增新舉措不當極易使得新疆分裂出中國。所以楊增新治疆,反對大動干戈,採取“保守主義”實屬無奈之舉。雖然楊增新也表示過對於武力的不信任,“自治潮流日盛一日,斷非快槍快炮所能壓制”,但是楊增新也深深清楚當時新疆的“底氣”,他認為戰爭將徹底毀滅新疆,“新疆……一仗過後,玉石俱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