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中國經濟:“開明渠 堵暗道”的政策含義

http://www.CRNTT.com   2014-05-22 08:33:44  


自2009年開啓的地方債改革今年有望進一步深化。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國務院日前批轉了發改委《關於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意見》提出,規範政府舉債融資制度。開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剝離融資平台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控制,分類納入預算管理。推行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和地方政府信用評級制度。建立健全債務風險預警及應急處置機制,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評論員周子勛文章表示,近年來,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作為經濟建設的主體,地方政府(及融資平台)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據國家審計署數據,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和擔保責任的債務總額為17.9萬億元(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9萬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7萬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4.3萬億元),較2010年的10.7萬億元增長67%。呈現出風險總體可控、局部嚴重的特點。

  中央政府顯然意識到了地方債問題的嚴重性。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在政府性債務問題上將“開正門、堵偏門”,採取將政府性債務逐步納入預算管理,規範融資平台等措施。這一表態明確了中央政府處理地方債的整體思路。具體來說,“開正門”就是適當授予地方政府自主發債的權利,讓地方政府在規範透明的前提下適度舉債。“堵偏門”主要是規範地方融資平台,逐步剝離政府融資功能。從不斷強調的“引入社會資本”和“公私合營(PPP)”信號來看,未來的地方投融資平台可能向市場化方向轉型,或將成為PPP三方主體之一。

  文章稱,不可否認,就目前來說,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還存在諸多障礙,從分稅制改革深化,到預算法修改,再到政府財政公開、加強市場約束力,都是中央政府在改革之前要排掉的地雷。倘若這些問題能夠得到最終解決,可以預見,不僅僅是地方債風險,還包括新型城鎮化的金融保障,包括中國債券市場的繁榮與發展等,這些難題都將迎刃而解。

  比較樂觀的是,自2009年開啟的地方債改革,今年有望進一步深化。有報道稱,中國政府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允許10個省市自主發債,推出中國的首批西方市政債券。知情人士透露,其中的六個省包括浙江、江蘇、山東、廣東以及中西部兩個欠發達省,四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東部一座沿海城市。據報道,中央政府將在5月底宣布該計劃,上述省市可能將從7月初開始發債。

  文章指出,可以看到,為調整經濟結構並應對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中國公布的2014年預算赤字有所擴大。在此之前,中國從2009年起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009年和2010年,所有地方政府債券都是財政部代理髮行的。2011年年底,中國政府推出了一個試點項目,允許幾個省市自行發債,這可能是中央政府為解決地方政府財政問題邁出的第一步。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標誌著地方政府發債相關工作提速,今年“兩會”後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年—2020年)》更明確提出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此次地方政府自行發債擴圍,可視作對一系列中央決議的落實。

  文章最後說,關於地方債處理的大框架已經顯現。但是如何細化執行政策和考核標準,尚需時日,很可能以相關部委或地方省推動的試點在部分地區先行先試,然後逐步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