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促改革穩增長不是對立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4-09-26 09:00:10  


經濟下滑給了中國修正過去政策負面效應的機會。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訊/9月21日,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題為《全球金融災難的10個警示征兆》的文章,把“中國經濟減速”列為“十大警示征兆”的首位。

  其實,在中國8月份經濟數據出爐之後,這種過度擔心中國經濟“失速”的論調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界的一種“時髦”,人人都為中國經濟把脈,人人都為中國經濟擔憂。今年以來一直看空中國經濟的高盛、巴克萊等國際金融機構更是順勢下調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經濟參考報發表經濟學博士馬光遠文章表示,每一次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國際機構總會迫不及待地拋出“中國硬著陸”、“中國經濟要崩潰”等言論,但事實總是對這種言論給予最有利的回擊。這次對中國經濟的看空,和之前他們的行為並無本質區別。必須承認,中國經濟的確在減速,8月份各項指標的確創下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表現。但是,對於中國經濟的減速,無論是中國的經濟學界,還是管理層,都有非常淡定的認識。一方面我們承認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另一方面我們也多次強調,中國經濟當下的減速是趨勢性的,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速度回歸的正常表現。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不能把8月份經濟指標和過去30多年快速增長期的指標進行簡單對比,就如同不能把一個成年人每年的身高增長和十多歲的小孩進行比較一樣。判斷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否合理的關鍵不是速度本身,而是這種速度是否導致大規模的失業,這種速度是否反映了中國經濟現階段能夠達到較好的速度。前8個月,新增就業接近1000萬,幾乎完成了全年任務,所謂經濟增速低於8%就會出現大規模失業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經濟增速下滑不是災難,人為渲染下滑並把下滑本身看成災難行為,才是真正的災難。

  文章分析,國際機構“憂慮”中國經濟減速,一般強烈暗示的潛台詞是:政府必須出台短期的刺激政策,穩定增長。而且,在基本邏輯上,他們總是刻意地把“促改革”與“穩增長”對立起來。基於此邏輯,他們把上半年中國的宏觀政策歸納為“穩增長優於促改革”,改革目標讓位於穩增長的短期需要等。這是一個極其有害的邏輯,也是一個對宏觀政策有極大誤導的邏輯。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下滑,一方面說明了過去刺激政策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也倒逼真正的改革,在刺激失效的情況下,宏觀政策的最好選擇就是推動改革,夯實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基礎,而不是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經濟的下滑,反而成了下決心推動改革的契機,這從李克強總理最近一系列非常明確的表態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無論是產能過剩、創新匱乏、中小企業困難、實體經濟低迷、債務風險和房地產泡沫,刺激狼藥不僅無法解決,反而只會讓問題更為嚴重。刺激主義已經不是中國宏觀政策組合中的選項。如果真要穩增長,強力推動改革是最好的穩增長,如果真要講所謂的刺激,強力改革是最好的刺激。只要宏觀政策淡化速度,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利用中國經濟減速的時間窗口,真正幹點正事,通過扎扎實實推動改革,為中國經濟排雷和夯實基礎。如果再次陷入刺激主義經濟學的誤區,鼠目寸光貪圖經濟數據漂亮帶來的暫時快感,不排除刺激本身會引發新一輪危機的帶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