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5年:“習馬會”的最佳時機

http://www.CRNTT.com   2014-10-20 09:07:23  


2015年是“習馬會”最佳時機?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訊/學者王秀萍今天撰文《2015年:“習馬會”的最佳時機》表示,今年的APEC峰會並非“習馬會”最佳選擇,2015年若兩岸共同舉辦紀念世界反法西斯70周年的活動,屆時將是進行“習馬會”的絕佳機會。

  馬英九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再度表示希望能夠出席今年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並在會議期間與習近平主席進行會面。但同時也強調“習馬會”的舉行,需要一定的條件,沒有條件也不強求。
 
  從2013年開始,馬英九在各種場合多次談到上述期待,年初的“張王會”更被外界解讀為為“習馬會”鋪路,儘管這一說法遭到兩岸相關部門的一致否認。島內在野勢力極力反對,指責馬英九“不顧島內民意,急於謀求歷史定位”,而3月“太陽花學運”的爆發似乎也為“習馬會”的舉行蒙上了一層陰影。
 
  大陸外交部、國台辦的幾次對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利於增進兩岸人民福祉的會面持積極開放態度,但不需要借助國際場合的表態,似乎也在很明確地婉拒馬英九的想法。
 
  那麼在APEC峰會上實現“習馬會”究竟有沒有可能?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有沒有更好的契機?
 
  我也認為,APEC峰會上“習馬會”上演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理由很多兩岸的專家學者提出了很多,比如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朱衛東所說的兩岸在“領導人身份問題,會面議題及會晤成果”等方面存在分歧;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陳孔立教授則在“兩岸領導人會面有沒有急迫性”、“會面後談什麼”、“會面後可能引發的後遺症”幾方面進行了闡述。畢竟APEC是個國際場合,出席峰會的都是各國的領導人、政府首腦,即便馬英九同意以“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名義出席,會議期間與他國領導人的一句稱呼,就可能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分裂形象,所以大陸方面的擔憂不無道理,立場態度自然明了堅定。
 
  其實,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有更好的契機。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周年。兩岸完全可以共同舉辦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甚至“國共抗戰勝利70周年”的活動,兩岸四地領導人共同出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