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如何避免“官員不作為”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1 11:23:48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訊/“通過三中和四中全會,中國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到位。但如果解決不了官員不作為的問題,頂層設計就會變成空中樓閣。如果改革方案實行不下去,不能為社會提供實在的改革成果,社會對改革和政府的不信任會降得更低,政府的壓力也會更大。可以說,改革方案能否實施下去,也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重在執行’,已經成為中國改革的硬道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中國如何避免“官員不作為”現象》如是說。詳論如下: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高層的主調子就是改革。去年的三中全會決議出台了336項改革方案,今年的四中全會又出台了180多項。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看,改革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這些改革方案一旦落實,必將改變中國的制度體系。然而,如果人們把眼光放在官僚機構層面,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就會變得悲觀起來。儘管大家都在討論改革,但沒有多少人在行動,呈現出普遍不作為的現象。改革不僅是頂層設計的問題,還要解決誰來幹活,誰來改革的問題。至少如下幾個原因影響著官員的不作為。

  首先,十八大以來的改革方式的轉變,就是從以往的分權式改革轉向集權式改革,這表現在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新權力機構的成立。集權式改革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中國的改革先易後難,早期的改革比較容易,“窮則思變”,人們拼命地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改革充滿動力。但到今天,既得利益覺得現在的利益格局夠好了,不僅不要改革,反而阻礙和反對改革。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的分權反而會導致情況惡化,沒有集權,什麼事情也做不了。

  不過,集權也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果。從分權到集權,方式一轉變,很多官員不知道如何作為。在集權的情況下,一些官員就會說:“反正權力都在你手裡,那麼你去幹活吧。我沒有權力,只能等著看。”

  其次,反腐敗運動也對官員的作為產生影響。反腐敗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中國官員的腐敗的高度(層級)、額度(金錢的數量)和廣度(所涉及到的領域),已經超出了一般人可以理喻的程度。如此的腐敗使得執政黨合法性低迷,需要大規模甚至是超常規的反腐敗,才能贏得社會的再信任。從執政黨生存和發展來說,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這裡,不難理解“不作為要比亂作為好”的說法。不過,反腐敗運動既遏止了官員的“亂作為”,也遏止了官員的“作為”。改革需要官員有所作為,否則改革的舉措無從落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