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國企改革的核心應該是市場化

http://www.CRNTT.com   2015-06-11 06:56:44  


國企改革的實質應該是解決國有經濟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通過改革建成一個最有利於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效率的市場體系。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6月5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確定了國企改革的大方向。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財經評論人周子勛文章表示,在近十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國有企業的力量得到了壯大,對市場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不斷增強,尤其是對市場資源的配置比過去更能發揮影響。

  做強做優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抗風險能力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也應該看到,一定程度上,在集團利益固化的背景下,之前的很多改革只能“零敲碎打”來推進。

  在中央層面,以央企兼並重組為代表的國企改革拉開了新的序幕。國家大力推動國企合併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減少國企數量;二是著眼於“走出去”。從李克強總理關於“產業輸出”的說法來看,後者更為政府所看重。在地方層面,目前已有北京 、上海 、廣東等20多個省市出台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其中近半明確了改革的時間表和目標。

  文章指出,國企改革的實質應該是解決國有經濟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通過改革建成一個最有利於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效率的市場體系。其外在表現,首先是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其次是市場放開。

  文章分析,就目前來看,國企改革有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值得關注。

  第一,國企改革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國企本身的競爭力,還是為了市場化改革?從目前情況看,決策部門推動改革的最大目的是試圖解決國企市場競爭能力不足,或者在海外市場相互惡性競爭的問題。如果如此,本輪國企改革應該是偏重於“功能性”的改革,離建立市場化機制的要求恐怕還有一定距離。

  第二,國企改革的目標是什麼?當前對國有經濟發展和國企改革的看法有“四論”:一是“命門論”,即國有經濟是“命門”;二是“基礎論”,即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三是“加強論”,國有企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四是“防流失論”,不能在改革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因此有人認為,國企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強化國有經濟的支柱性地位。國有企業的改革應該實現兩個最終目標:一是使國有資產實現持續的增值,充實廣義的政府財力;二是推動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最終構建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體系。

  做強國企並不等於繼續單純地做大國企規模,實際上,收縮規模、提高資產質量、轉換國有資產形式,也是做強國企的重要方式。國企改革更重要的任務是配合市場化改革,如果國企改革不能給市場化進程帶來好處,那麼改革的方向就值得商榷。

  第三,國企應該如何改革?有學者認為,當前國企已經部分“異化”為局部人的利益集團。中央巡視組對國企的巡視也證實了這一點。

  但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是體制性的—正是由於國企體制,國有企業才變成了誰都想咬一口的“唐僧肉”,成為利益輸送的源頭。對於“異化”嚴重的國企,現有的改革方案能否治病救急?

  第四,國企改革的思路是什麼?從中長期看,國企改革應該堅定地推動市場化進程,政府從利益市場中逐步退出。但目前,從管企業到管資產的國有資本運營改革進展緩慢。表面是由於制度設計和操作難度較大,但真正的難點還是國有資本投資管理權之爭。

  文章認為,在下階段國企改革中,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進展:一是加強金融支持國企改革的力度,降低民營企業融資的門檻與成本;二是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民資參與改革可以通過進入董事會的方式獲得發言權;三是強化市場機制對國企改革的約束,既要讓改革有足夠的吸引力,又要避免利益輸送與國有資產流失。

  此外,對於那些涉及公共利益的項目,還需要保證改制後的企業能夠按照合理的價格提供充足的公共品,不能因改革令公共利益蒙受損失。

  總之,國企改革的核心應該是市場化改革。正如經濟學家鐘偉教授所言,現在圍繞國企改革的花樣太多,真東西太少。如果國企改革一不賣股權,二不開放市場壟斷,三不改善公司治理,那麼這些所謂的改革,就有可能淪為不讓市場機制發揮關鍵性作用的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