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東杰語中評:國民黨本土化不是去中國化

http://www.CRNTT.com   2016-02-03 00:07:40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暨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蔡東杰。(中評社 林谷隆攝)
  中評社台中2月3日電(記者 林谷隆)2016大選國民黨慘敗後,藍營內外都對國民黨改革提出許多呼籲。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暨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蔡東杰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如果將黨名之爭跟路線之爭放在這次國民黨改革的主軸,這是完全的誤導,“中國國民黨”的黨名不是原罪,國民黨體制結構的問題比路線更重要,本土化也不代表是去中化。

  蔡東杰表示,國民黨敗選後,黨內紛紛呼籲要改革,很多人都提到要改黨名,將“中國國民黨”改成“國民黨”,部分人士將“中國”兩個字視為原罪,但實情並非如此,國民黨的改革,最迫切是體制上的改革。

  蔡東杰說,儘管台灣民主化已經有30年的歷史,但是在民主化的歷程中,國民黨並沒有從“黨國體制”脫離出來,因為在這30年之間,國民黨除了2000年至2008年這段期間以外,基本上都是台灣的執政黨,就連陳水扁執政那8年,國民黨也還是“立法院”最大黨,左右許多政策的推行。

  蔡東杰提到,長期執政讓國民黨一直認為自己是台灣政治的主流,反而不能順利的從“黨國體制”轉型為一般民主的政黨,這個因素讓國民黨一直都沒有“在野的覺悟”。一般的政黨要同時為在野及執政做準備,執政時就是站在官僚本位、在野時就要以選舉勝利的奮鬥目標,未來才有機會在取得執政權。

  蔡東杰認為,所以長期以官僚本位思考的國民黨,以政策導向、不善溝通,讓國民黨政府嚴重與民意脫軌,這是2016敗選的主要原因。所以國民黨改革,首要就是體制問題,路線之爭、改黨名都是假議題。

  蔡東杰強調,台灣從李登輝時代持續深化本土化,已經長達二十年,如果“中國國民黨”這個黨名有原罪,馬英九在2008、2012年就不可連續兩次勝選,所以馬當選就是證明黨名跟選舉無關,關鍵還是在黨的本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