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政治經濟瓶頸期 兩岸如何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6-02-07 00:06:17  


 
  三是推動兩岸談判國家政治權力分配的民意條件正處在關鍵發展階段

  台灣自1987年開放“黨禁”以來基本形成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黨競爭、藍綠兩大陣營對抗的政治格局和選舉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島內主流民意對島內主要政黨的政策主張影響極大。台灣主流民意的統獨態度變化其實是兩岸綜合實力的函數,其發展軌跡理論上大體有三個階段:先是兩岸綜合實力差距不大,甚至台灣在不少方面較為先進,島內民意統大於獨;其後大陸綜合實力明顯超過台灣,台灣統一大陸毫無可能、但又不甘心被大陸統一,島內民意出現獨大於統;最後大陸綜合實力遠遠領先台灣,甚至超越支持台灣的國際勢力,在多數領域都比台灣更為先進,島內民意將再次出現統大於獨的情況。當前兩岸現狀處於第二階段,國際政治格局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化,島內尚沒有足夠民意支持和推動台灣執政黨與大陸進行政治談判。

  兩岸經濟關係出現瓶頸期更多的是經濟因素所致,當然也有政治和社會因素的影響:

  一是需求面挑戰。首先是國際經濟格局轉變,佔兩岸貿易50%左右的台商“三角貿易”在2008年以後因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美歐市場萎縮受衝擊嚴重。其次是大陸經濟轉型,傳統台企低成本經營模式與產品結構受到衝擊,實體店又受到電子商務的排擠,台商在產品需求導向、品牌通路方面困難較多。最後是兩岸產業分工變動,大陸產業鏈日益完整且生產能力不斷擴充,兩岸產業分工日益由原來的垂直分工轉向水準分工,甚至倒垂直分工,擠掉了一部分原來台灣製造業的產品需求。

  二是供給面挑戰。經濟和收入水準發展到一定階段,民眾日益重視生活品質而從事生產的積極性會減弱,降低總體經濟發展速度。一方面,兩岸經濟均處於結構轉型、增長減速的背景下,兩岸之間經貿增速會受到限制。中國大陸進入了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新常態”。台灣自2011年起人均GDP進入2萬美元時代,根據同為海島型經濟的日本和英國的發展經驗,進入2萬美元時代後,日本年均經濟增長率為1.6%;英國為2.2%,台灣如無特殊情況,年均經濟增長率也不會很高。另一方面,台灣經濟發展的內部供給因素存在很大限制。包括:⑴制度層面,台灣社會缺乏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台灣社會多元化特點的重要後果就是缺乏凝聚社會共識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島內任何政黨執政都會受到在野黨的強烈掣肘,難以真正貫徹落實改革方案和理念。⑵政策層面,台灣當局自我限制。對大陸企業的高度防範與限制破壞了市場自動平衡功能,資金出多進少妨礙經濟發展。⑶產業層面,台灣產業結構轉型緩慢,資源配置不合理,人才供需不協調,每年畢業生數量不少卻難以滿足企業實際需求。⑷人口層面,台灣人口結構老化日益明顯,少子化傾向名列世界前茅,長期人才供給短缺。⑸資金層面,台灣投資報酬率偏低導致資金外流嚴重,島內投資減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