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餘永定:貨幣政策應為擴張性財政政策提供支持

http://www.CRNTT.com   2016-03-24 08:07:45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先生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對難題,中央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破解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局。

  上海證券報日前就此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先生。文章內容如下。

  保住經濟增長底線十分必要

  問:您過去一直強調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性,為什麼最近提出再次引入經濟刺激的主張,這種主張與您對當期中國經濟形勢的判斷有什麼關係?

  餘永定:我認為中國經濟現在面臨很大的通縮壓力。結構改革要繼續推進,但通過需求管理擺脫通縮壓力,保住經濟增長底線也十分必要。

  所謂通貨收縮是指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到今年1月底,PPI已經連續47個月為負。我認為,在中國,PPI比CPI更能全面反映整個經濟的供求失衡狀況。PPI籃子不僅包括原材料、中間品價格,而且包括最終產品價格;不僅包括生產品價格而且包括消費品價格。不僅如此,2015年GDP減縮指數也由正轉負。

  通脹(物價普遍上漲)的危害大家都理解,但物價普遍下降又有什麼不好呢?在經濟學文獻上,通縮對經濟的破壞作用主要來自通縮導致的實際債務上升。債務是按名義貨幣計算的,物價的下降導致實際債務上升,而企業的去杠杆則會導致經濟陷入衰退。中國的情況略有不同,通縮壓力是從產能過剩開始的,產能過剩導致PPI下降。但產品價格下降的同時,名義工資卻在上升。這樣就導致企業利潤下降和虧損增加。事實上,中國非金融企業利潤率是世界上最低的。2015年企業利潤已經開始負增長。中國企業本來就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PPI下降導致實際債務增加,並進而導致企業利潤減少和虧損增加。企業盈利下降和虧損增加最終都將導致企業減少投資。

  投資是當期有效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的減少必然導致當期產能過剩的進一步惡化。這樣,以產能過剩作為起點,以PPI為作用渠道,經濟增速和通縮壓力相互影響以致形成惡性循環。通縮同物價的一次性調整不同,一次性調整持續時間短、產出損失小,通縮則意味著物價和產出會一路持續下跌。除非出現某種良性外部衝擊,通縮的結果很可能是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爆發。

  CPI為正這個事實是否能夠否定通縮壓力的存在呢?否。CPI為正,主要是工資上漲、老齡化的結果(對食品、娛樂教育與文化、醫療保健的需求增加)。工資上漲快於CPI上漲,意味著企業利潤受到進一步擠壓。此外,中國大量借債的企業是製造業、國有企業、大企業,其他產品和服務價格微升的企業大多是從事服務業的民營、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的負債負擔本來就不高。因而,CPI上升對於實際債務上升的抵消作用十分有限。總之,CPI為正並不能否定中國存在通縮壓力。相反,同CPI和PPI皆負相比,CPI微正、PPI為負,對經濟造成的下行壓力更大。

  如果你接受中國處於通縮壓力狀態這樣一個判斷,你就必須警惕經濟增速下滑的頑固性和持續性。事實上,我們從2012年開始等待增速反彈,但增速沒有反彈,而是逐年下降。一種比較樂觀的看法是,中國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出現反彈。如果真是如此,中國確實沒有必要引入什麼刺激措施。大家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將走出一個L型。問題是:我們並不知道中國經濟是處在L的一竪上還是在一橫上。經過四年的等待和失望,我現在傾向於認為,經濟增速下降還沒有見底,因為我們沒有看到PPI回升的跡象。換言之,物價下降和有效需求減少的負循環還未結束。

  難道我們不可以通過增加消費需求增速的辦法來抵消房地產投資增速驟降帶來的影響嗎?當然,這最好不過。而且政府確實應該採取措施,鼓勵居民消費,但居民消費需求主要是居民收入和財富變動等一些變量的函數。很難設想,如果GDP增速大幅度下滑,居民消費能保持足夠快的增速,以致能夠抵消投資增速下降對經濟造成的下行壓力。此外,出口增加也能幫助維持經濟增長。但是,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為了實現翻兩番的目標,在未來5年內,中國經濟年均增速必須保持在6.52%以上,這個目標還要不要保?目前,銀行不良債權在增加,如果經濟增速大幅度下滑,不良債權就會進一步大幅度增加。不僅如此,雖然目前房價依然居高不下,但除極少數大都市外,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房價下跌恐怕是難以避免的。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勢必會給中國金融體系帶來不穩定的因素。2015年以來資本外流和外逃增加,市場信心有待提振。如果GDP增速進一步下降,信心從何提振?資本外流和外逃如何遏制?人民幣匯率如何穩定(應不應該穩定是另外一個問題)?

  總之,中國必須保持經濟增長速度不會跌破某一底線。否則,就必須採取措施,擺脫通縮壓力的不良循環,防止經濟增速的大幅度下滑。

  短期需求管理和長期結構調整並不矛盾

  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當下最熱的詞匯,您對此是怎麼看待的?

  餘永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概可以理解為結構改革吧,結構改革包括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人口結構、勞動結構、產能結構、區域經濟結構等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概也包含對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變人力和資本投入驅動為創新驅動、改善人力資本、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等等。供給面的結構改革必然包括對某些工廠和生產設備實現“關、停、並、轉”,即對現有資本存量的調整。更重要的是,為了使供給結構合理化,必須調整需求結構,只有這樣,未來的供給結構才能變化。例如,舊產業的淘汰和新產業的發展是要靠投資(包括人力資本投資)實現的。在調整需求結構的過程中,很難避免出現有效需求不足。例如,在房地產投資減少的同時,消費需求未必能夠相應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由於有效需求不足產生的產能過剩。但是,此時的過剩產能(如果鋼鐵產能過剩)並非完全無法利用。如果增加基礎設施投資,這部分產能中的相當大部分就可以得到利用。而基礎設施投資,如果計劃得當,不僅可以彌補因投資結構調整導致的有效需求不足,而且可改善未來供給結構。中國基礎設施投資缺口依然很大、公共產品供給匱乏。只要規劃得當,基礎設施投資並不會導致生產效率的下降和經濟結構的惡化。把北京的地下管線修得好些,把地鐵的安全隱患減少些,把城際交通搞得更為現代化些,總不至於會惡化經濟結構吧?相反,穩定經濟和收入增長是為結構調整的深化奠定堅實的基礎。需求管理同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是相輔相成的,不應該把它們對立起來。“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總之,供給面的結構改革不排斥需求管理,需求管理也不排除結構調整。

  問: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五大任務,即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對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餘永定:中國的去庫存現在主要是指房地產去庫存。2015年房地產庫存一直在增長。2015年末的商品房待售面積7億平方米,占平均商品房年銷售額的54%。但是,儘管庫存增加,房價卻並未下跌。這種狀況難以持續。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去庫存必須伴隨價格的下跌。除少數國際化都市外,房地產價格的下跌大概終究難以避免。政府恐怕應該為未來房地產價格下降可能對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帶來的衝擊設計好預案。需要強調的是,儘管去庫存非常必要,但在短期內,去庫存並不能抑制經濟增速下滑。此外,去庫存主要是企業的事情,政府作用是輔助性的。當然,在發生危機的形勢下,政府可能不得不入市干預。

  同去庫存問題相比,去產能的含義可能會引起更多爭議。產能,顧名思義是生產能力,而生產能力又是同資本存量相聯繫的。過剩的產能可以包括兩部分:永遠無法使用的產能(死產能)和由於暫時的需求不足導致的閑置產能。第一類過剩產能是無效產能。例如,生產電子管顯像管的產能是無效產能、死產能,應該在物理上消滅和從統計中扣除。值得指出的是,這種產能的產品沒有需求,不會造成物價下降壓力;去掉這部分產能也不會導致物價上升。第二類過剩產能並非無法利用,而是當期需求(需求曲線左移)減少所致。這類產能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在價格下降過程中,一部分競爭力較差的企業完全或部分退出生產,相應產能被閑置,成為我們通常所說的過剩產能。應該看到,供給量減少和產能閑置有助於價格穩定。但如果有效需求增加,部分被閑置的產能還會得到利用。

  在過去,鋼材過多就蓋更多的鋼廠。新鋼廠需要鋼材,可以吸收過剩產能。但新建鋼廠在未來會提供更多新產出,從而使未來產能過剩更為嚴重。我們不能重複這種做法,但也不應該讓所有過剩鋼鐵產能閑置。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增加有助於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需求,使至少部分“過剩”產能得到利用。否則不僅資源浪費嚴重,而且會加重通縮壓力。總之,去產能的重要內容是增加有效需求。

  去杠杆應該是指減少企業債務。中國企業債務居高不下,對中國的金融穩定造成嚴重威脅,去杠杆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去杠杆意味著企業投資意願和能力的減弱,其結果也是PPI和經濟增速的進一步下降。在目前,更重要的問題似乎是控制信貸增長速度。

  降成本和補短板屬於提高生產效率和改善資源配置,這些措施在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在當前情況下,兩者都有助於擺脫通貨收縮壓力的不良循環。但降成本特別是如果涉及降工資成本,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更複雜一些,需要進一步分析。

  不難看出,儘管“三去、一降、一補”十分必要,但這些都不是針對通貨收縮開出的藥方。例如,由於需求不振,房地產庫存迅速增加。儘管房價未降,面對住房需求減少的現實,房地產開發企業一直在壓縮房地產投資(少蓋房)。由於房地產庫存居高不下,2016年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第一要務必然是去庫存。在把積壓的房子賣出去之前,房地產開發企業是不會蓋新房的。由於房地產投資和相關投資在GDP中的比重極高,如果房地產投資增速驟降必將嚴重拖累GDP增速。儘管“去庫存”可以幫助房地產開發企業度過債務難關,但“三去、一降、一補”解決不了經濟增長因房地產投資增速銳減而急劇下降的問題。如果政府的判斷是,房地產投資增速不會大幅度下降也不會對經濟增長造成巨大衝擊,或者即便經濟增長速度明顯下降也不要緊,則只要不在本應由企業決定的問題上越俎代庖,把政策著力點放在“三去、一降、一補”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中國政府就必須刺激有效需求,用政府部門的加杠杆抵消企業部門的去杠杆對經濟增長的抑製作用,防止經濟硬著陸。

  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我國目前主要問題是經濟的持續下滑壓力大。為防止硬著陸,擺脫通貨收縮壓力的不良循環是關鍵。通貨膨脹對經濟有很大的消極作用,特別是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收縮可能比通貨膨脹更難克服、延續的時間更長,其經濟、政治和社會後果可能比通脹更嚴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