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岸未來四年為何悲觀?

http://www.CRNTT.com   2016-07-05 00:06:44  


 
  文化“台獨”不會停止

  李登輝與民進黨在台灣推動“去中國化”的政策已經20年了。2014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的大勝,讓蔡英文將台灣青年界定為“天然獨”。今年大選後,民進黨成為一黨獨大,完全執政,“文化“台獨”者更是磨刀霍霍,蠢蠢欲動,除了要求廢除微調課綱外,也要否定孫中山的角色。

  蔡英文政府新任的文化與“教育部長”都是“台獨”的基本教義派。“文化部長”鄭麗君還沒有上任就表示要刪減兩岸文化交流的經費及活動,“教育部長”潘文忠則是在上任第一天就迫不急待地宣佈要廢除課綱微調,回到以前在歷史課本中不提“漢人來台”、日本對台是“統治”而非“殖民統治”,“日治”而非“日據”的史觀;又回到公民課本中,不說“兩岸關係”,而是“台灣與中國關係”的政治定位關係。

  從太陽花運動之後,北京也都看清楚了,台灣近年來越來越甚囂塵上的文化“台獨”運動,才是兩岸和平發展最大的潛在威脅。近來大陸知識界的“武統”聲音高漲,也是因為看到了兩岸認同斷裂幾乎已經難以逆轉。當新政府的兩位意識形態主管,都是這樣的“文化“台獨”或明或暗的推手,北京會沒有警惕嗎?

  從“教育部長”新上任就立刻宣佈廢除課綱一事,幾乎可以確定,蔡英文政府的文化教育政策,必然將以“去中國化”為主軸。如此看來,蔡英文520就職演說不論有多少華美的辭藻,或是否靠攏“九二共識”的善意表述,似乎已經不重要了。文化教育是一切政策的根,沒有文化教育,自然不會有認同,而沒有認同,就難有和平,從這一點來看,兩岸關係並不樂觀。

  民進黨剛剛取得政權,又是完全執政,或許在政治上、法理上要考慮到北京的立場,而不會明目地推動“台獨”,但是在言詞上不激怒北京,在文化、教育上快速地進行去中國化,是可以預期的。例如,蔡英文在520時稱要建立“原民史觀”。這個“原民史觀”其實就是一個以去中國化為目標,將漢人來台,明鄭、清廷,國民黨都視為外來政權的“台獨”史觀”,只是用原住民為史觀之名來掩飾其政治目的而已。

  蔡英文已經在其就職大典的表演活動中,充分以文化表演活動來凸顯其“台獨”史觀”,這表示“台獨”史觀”已是“政治正確”,但這也將牽動台灣內部民眾認同與兩岸認同最敏感的神經,讓台灣社會再引發認同衝突,也讓兩岸關係幾乎難以好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