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互聯網+”能給民間投資找到一條出路嗎?

http://www.CRNTT.com   2016-08-04 08:08:19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最近政府有點著急,今年1到5月份民間投融資的增長速度僅3.9%,較去年全年增速10.1%大幅回落。在國務院組織了專項督導會診之後,6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開出多個治理藥方,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對於遏制民間投資下滑態勢、提振民間投資信心做了進一步的部署。7月14日國家發改委舉行記者招待會,表示要加大對於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的巡查力度,進行專項督導和重點督導,並組織第三方評估。

  中國經濟周刊發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文章介紹,鑒往知來,從2005年到現在,中國提出要加強民間投融資,制定支持鼓勵政策,從36條到新36條,再到新36條的實施細則,10多年來中央不斷出台文件。自2006年到2015年民間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占比從49.8%提高到了64.2%,民間投資占比持續上升撐起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政府對民間投資“愛恨交錯”

  文章稱,在新常態下高層特別重視民間投融資、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但是最近民間投資卻反而出現斷崖式下跌,不能不讓政府著急。數據難看是小事,政府最擔心其實是民間投資下滑導致風險爆發。

  實際上中國對於民間投資的態度,中央和地方略有細微差別。中央是又愛又恨,一方面經濟發展要發揮民間投資的積極拉動作用;另一方面擔心民間投資中滋生非法集資現象擾亂社會穩定,正在實施整治打擊部署。地方政府是又恨又愛,非法集資處置責任由地方政府承擔,地方政府恨鐵不成鋼,但是地方政府要發展地方經濟還得要靠民間投資。如果中央和地方都是錯位對待民間金融,容易引起社會對於民間投資的預期搖擺不定。

  從客觀來說,中國民間投融資出現斷崖式下跌有一定必然性和合理性。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呈現L型態勢,民間投資遇到了艱難的時刻,投什麼都不賺錢;有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因素,比如勞動人口比例大幅下降;在供給側改革中“三去一降”力度很大,但“一補”要補的短板暫時還沒補上來;新時期政商不明朗,一些民營企業家對改革信心不足,導致資金外流;投融資市場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政府干預非常明顯;部分政策文件空轉,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沒有能夠落地,出現了所謂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民間投資的隱性壁壘。

  中國過去十幾年巨額貨幣投放,但是這些貨幣流不到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主要到了國有企業和房地產行業。怎樣才能讓貨幣投放能夠流到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中國居高不下的居民儲蓄如何才能轉化為投資,我們國家的90%的貨幣存在銀行,當前不良率上升,銀行不敢輕易放款,如何讓社會投資有信心投入?

  作為一個問題的兩面,投資和融資必然是緊密聯繫在一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明白當前到底有哪些新的資金需求,根據新的需求來調整資金供給,促進民間投資就是要刺激大眾積極提供資金的供給。實際上中國很多的政策,把投資和融資兩個問題放在一起在講。但是投資和融資存在結構性的信息不對稱、資金不暢通、利益不平衡,從而造成了民間投融資領域的“兩多兩難”困境。

  金融業已具備加快推進“互聯網+”的基礎

  文章分析,民間投融資斷崖下跌,有沒有可能在互聯網+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實現新的突破?正如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所言:近年來,中國在互聯網技術、產業、應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已具備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的堅實基礎。

  借助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我們有可能找到資金和實體相結合的合適方式,讓融資需求與投資供給高效對接匹配。為此在國務院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表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全面提升互聯網金融服務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勵互聯網與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的融合創新,為大眾提供豐富、安全、便捷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不同層次實體經濟的投融資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型企業。

  探討民間投資問題要有民間視角

  文章表示,互聯網金融曾經被視為民間投融資擺脫困境的一線希望和光明出路,我們認為“互聯網+”能夠為民間投融資找到一條出路,希望P2P能夠把民間金融引導到陽光化、規範化和專業化的康莊大道,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互聯網金融引導了民間金融的發展,激發了廣大投資者的熱情,也幫助部分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緩解了融資難問題。

  但是,由於極少數騙子混跡其中,打著互聯網金融的名義招搖撞騙,讓P2P這一技術術語污名化和妖魔化,P2P借貸被一些無知之徒視為非法集資的溫床,甚至直接等同於非法集資,個別非法集資或金融詐騙大案引發了部分投資者的恐慌心理。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在一些地方執行專項整治行動過程中走過頭,甚至一刀切等等現象,進一步擊碎了部分民間投資人的希望,不能不說民間投資的斷崖式下跌是投資人用腳投票的結果。

  互聯網金融從業者感覺處在季節錯配的嚴冬,也不知還得等多久才能盼到春天的到來,民間投融資市場的萎縮和下滑的心理因素影響是顯著的。此時,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有關宣傳口徑要讓大眾意識到,打擊非法集資是夯實民間投融資的法律底線,有利於民間投融資長期健康發展之舉,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專項行動是淨化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有利於良幣驅逐劣幣。

  既然要促進民間投資的發展,我們希望有關互聯網金融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能夠放低身段和調整立場,真正貫徹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民間視角來探討民間投資問題,特別是從持幣觀望的投資者視角和嗷嗷待哺的民營企業視角進行思考,就互聯網金融問題能夠摸清脈搏,對症下藥,為互聯網金融插上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兩個翅膀,讓互聯網金融參與者有信心繼續振翅高飛,為民間投融資找到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