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瀚:警惕民粹主義對兩岸青年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6-11-06 00:17:11  


論壇現場(中評社 秦正陽攝)
 
  “但民粹湧動的島內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卻不在意解決現實的經濟社會問題,而是繼續深陷在藍綠對抗分裂的深淵中”,他認為,在這過程中民進黨在青年世代的社會運動背後推波助瀾,推動社會運動走向民粹化、非理性化,使得政府權威掃地,出現了“街頭領導決策”的荒謬現象。“可以說,正是由於民進黨在這些社會運動中的搖旗呐喊,使得青年群體誤以為得到社會的支持,而且在當下強大的網絡動員工具的作用下,許多具有相同意見或是利益相關者容易組織起來,讓參與其中的青年群體感受到歸屬感,這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自我行為的‘正義’認知”,他認為,“多數人的暴政”進一步加深了島內彌漫的民粹化範圍。

  民粹夾帶“台獨”色彩 造成兩岸青年互動雙輸

  王瀚表示,台灣青年世代的民粹化運動的重要特點就在於其有很濃厚的“台獨”色彩,“數次運動都反應了這一點,這與民進黨的某些訴求是不謀而合的”。他認為,源於陳水扁、李登輝時期的台灣史觀教育,青年世代接受了很多“去中國化”或是“皇民史觀”的內容,這些都導致了非常畸形的政治社會化進程,使得“恐中反中”和無端政治化現象在台灣變本加厲。

  “在民粹主義的大旗下,民進黨推波助瀾,社會媒體沆瀣一氣,進一步將大陸妖魔化,各種‘親中賣台’的謾罵彌漫社會”。王瀚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兩岸青年群體的互動交流無法良性發展,“如果互動過程中有的只是互嗆互罵,無疑是雙輸的局面。這是一種畸形的模式,結果只能將雙方越推越遠,離心離德”。

  他發現,台灣青年群體的政治參與度和影響力不斷加強,青年一代在兩岸互動中的地位上升是大勢所趨。“在民進黨上台執政之後,如果還是採取先前在野時期操弄民意、利用民粹的理念,綁架所謂民意來進行兩岸之間的互動交流,無疑會加劇目前趨冷的勢頭”,王瀚認為,由於青年群體對公共議題的看法往往不夠客觀全面,最終容易被“民粹”利用,就更應該以更理性務實的態度著重解決現實的經濟社會問題,避免讓街頭政治與民粹化的爭論消耗台灣的精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