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蘇永欽語中評:兩岸日益多元 凸顯法律功能

http://www.CRNTT.com   2017-08-04 00:03:44  


台灣政治大學教授、台灣法曹協會理事長蘇永欽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中評社 史聖園攝)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助理記者 史聖園)“談交流很理想,但沒有秩序的交流很容易產生誤解、衝突,因此如何在兩岸交流中間建立某種法律制度是很重要的。法律建構了彼此交流的基礎,提高可預測性,提供了可行的客觀規則。” 

  2016年,蘇永欽卸任台灣地區司法院副院長,現任台灣政治大學教授、台灣法曹協會理事長。在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蘇永欽格外強調法治的作用。

  近日,第六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在甘肅蘭州舉辦,主題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與法治保障”。蘇永欽也前來參加此次論壇,並在會議間隙接受了中評社記者的專訪。

  兩岸社會日益多元 法律功能更加凸顯

  目前,兩岸都在快速地推進現代化,而現代化帶來的一個顯著情況,就是多元化。蘇永欽指出,多元化使得法律更加不可或缺。“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就特別凸顯了法律的功能。法律最重要的就是提供秩序和規則,從而使交流有據可循、更為順暢。”

  他主張,在兩岸經濟發展、文化交流中,法律法學界能夠扮演的角色有很多。法學界可以進行更深度的研究,提出理論。而在社會治理和司法保障方面,大陸和台灣基於共同的文化基礎,也有很多可以互相學習、借鑒的經驗。

  蘇永欽對中評社指出,在社會治理、法律保障方面,兩岸越來越走到同一條道路上。法律變成大陸治理的工具,這種態勢越來越清楚。“大陸的法治在快速地成長。2011年,一些重要的法律都到位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2013、2014年,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談到深化改革,談到依法治國,基調就更清楚了。”

  而談到兩岸法治共同的困境,蘇永欽說,主要是民眾對法律的理解以及參與程度仍有待加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台灣的法律框架、供給面基本成熟,但比較缺少的是民眾參與。根據我早期的研究,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曾經進過法院,大部分人對法律是非常無知的,他們對於法律的印象來自文化環境,來自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價值觀。”而大陸也面臨著相似的難題:雖然在司法制度的建立上,大陸的力度特別大,並且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民眾的法治意識、對法律的信任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