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朱甌語中評:終必統一 台應思考謀最大福利

http://www.CRNTT.com   2017-11-27 00:12:23  


台灣海基會前顧問兼董事長特別助理、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兼秘書長朱甌。(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1月27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海基會前顧問兼董事長特別助理、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兼秘書長朱甌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中國終必統一,應去思考如何為台灣老百姓謀最大的福利,而不是像蔡英文在文化、政治上做對抗,這都是不智之舉。

  朱甌,1944年生,浙江省紹興市人。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國民黨中評委,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兼秘書長,並在大學兼任教授比較“憲法”、兩岸政經變遷等課程。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為前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

  朱甌對中評社表示,2016年520台灣政權移轉時,民進黨不少學者都認為將來兩岸是“冷”的和平,但他認為絕不會是“冷”和平,而是高度對抗,但對抗有很多種,未必是軍事對抗,也有可能是文化對抗,就是文化“台獨”對抗反文化“台獨”,而且這個對抗只有愈來愈激烈。

  他指出,從歷史教科書來講,台灣史應在中國史的範圍內,但蔡政府卻把台灣史單獨分出來,將歷史分為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三大區塊,加以強調台灣史,這就是把歷史做了切割。

  他說,台灣在推各種族群語言,但這個多元社會裡必有一個主體文化,這個主體文化應該是漢民族的中華文化,所以不能排除漢文化、漢語為整個文化結構的思想教育,過去小時候都會學習、背誦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必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古文觀止、唐宋八大家文章,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經典瑰寶,現在都切割掉了,等於在切割國族認同。

  他對中評社表示,蔡政府找具有“台獨”、反服貿色彩明顯的沃草公司去做“審議式的民主”,透過大家討論來決定中正紀念堂的去留,儘管可以用“轉型正義”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包裝,但講到底就是“去蔣”、“去孫”,最主要目的是要去國民黨政府1949年來台與大陸的聯繫。

  他指出,總結蔡政府所做的就是“去中國化”,目的是透過隱性“台獨”、柔性“台獨”、文化“台獨”、思想“台獨”,把中原文化的結構徹底去掉,讓兩岸文化交流變成兩國性的文化交流,而非兩岸文化交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