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新時代的兩岸關係能否展現新氣象

http://www.CRNTT.com   2018-06-22 00:33:16  


 
  (一)中美戰略博弈下的台海情勢

  首先,是美國因素的作用。美國因素對於兩岸關係發展往往具有重大的影響。例如,冷戰時期由於中、美雙方為共同防範蘇聯擴張的戰略要求,美國基於國家利益,最終放棄據守台澎的蔣介石政權,從而與北京所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另方面,則是在“三報一法”基礎上,與台灣方面維持長期的非官方關係。

  然而,中國大陸經歷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之後,如今不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維持世界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其軍事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亦隨之不斷提升,不僅逐漸改變亞太地區的戰略格局,也挑戰著美國向來自恃的“一超”及慣行單邊主義的全球地位。去年十二月,美國特朗普政府公布首份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中便將中國和俄羅斯列為美國的競爭對手,稱其試圖挑戰美國的地位,並威脅到美國的繁榮與安全。

  為了牽制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冷戰時期國際強權政治所慣用的“代理人戰爭”的戲碼重現,而台灣的地位,也在美國尋求遏制防堵中國大陸崛起的大棋盤中,再度被重新重視與提升。近期《台灣旅行法》的通過、台美高層互動的升級與對台軍售質量的提升等,或可視為此一戰略背景下的時代產物。

  儘管《台灣關係法》將台美律定為非官方關係,事實上,美國國內法中並無法律規範限制台美高層互動的層級;過去以來,主要係於美國白宮及國務院等行政部門的自我節制。然而,即便如此,以倡議性質而非具強制性的《台灣旅行法》的通過,雖然不能視為實現台美領導人互訪或雙方建立或恢復正式外交關係的前兆,但已引起北京方面的高度警惕。

  台灣社會各界對於提升台美關係確實存在普遍的期待,但這並不能簡單化約為“反中”,或認為台灣朝野對於改善兩岸關係不抱任何期待或意願。但不可諱言的是,北京當局究竟將如何看待並回應此一情勢,將影響今後兩岸關係的穩定與發展方向。

  (二)台灣政局發展的內在變數

  由於北京當局對蔡英文前年五二0就職演說給予“未完成答卷”評價,不僅使得選前即已降溫的兩岸關係至今未能重啟回溫,也形同錯失與當前民進黨內兩岸務實主流路線進行對接的機會,甚至錯失兩岸依各自“現行規定”的政治與法理基礎上,建構不因台灣政黨輪替影響、有利於長期穩定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機遇—儘管這個機遇依然存在。

  從目前來看,除了今年有關陸委會主委在內的政府高層人事安排,特別是蔡“總統”在2月出席“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時提到:“我一向都主張,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兩岸關係是當中最重要的關鍵”、“面對兩岸的新情勢,我們始終堅持‘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走回頭路’”,以及“兩岸關係的未來動向,取決在雙方能否互釋善意,並且能夠良性互動”②等發言觀察,蔡在大選期間所提出的期待兩岸關係穩中有進的“維持現狀”基本路線,應該還是其追求的政治目標。但隨著國際情勢、兩岸互動,以及台灣內部政治生態等各方面的發展,這樣的路線能否持續或落實,卻也面臨許多嚴酷考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