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港獨魔咒與戴耀廷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8-07-09 00:20:06  


 
   回歸以來,“港獨”長期潛伏於保育運動及民主運動的激進化脈絡之中,但還主要是依附性的,不具有主流地位,也不可能公開活動。香港的本土主義,就其基本的精神氣質而言,是一種“愛港主義”的泛化,但這一樸素的鄉土主義未能嚴格約束於社會層面,而遭到香港反對派的政治利用,逐漸擴展為一種針對國家權力的反抗運動。香港社會內部始終存在著一種來源於殖民史觀的“價值驕傲”,以“完全自治”和“完全國際化”對抗“一國兩制”內在的融合趨勢,反“一地兩檢”這樣的非理性、無民意基礎的政治抵制行為就是顯著例證。保育運動本是環保範疇的良性運動,但保育的領導者、論述綱領及具體的保護內容則與殖民史觀密切相關,保育運動與保護殖民主義遺產難解難分,使這場市民性質的社會運動變味異化。香港本土主義也不是佔中之後才出現的,而是在保育運動催生下逐步孕育,暗流早伏,只是需要佔中失敗的反向刺激才會呈現井噴之勢。

  筆者曾專門研究過2007年以來保育運動及“香港本土論述組”的內在聯繫及這一論述組的本土主義思潮建構過程。在香港的本土主義論述譜系中,成立於2002年2月24日的“新力量網絡”是一個彙集多領域精英的公共議政平台。“新力量網絡”與香港的保育運動、民主運動及公共政策改革、社會抗爭以及香港社會研究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且多以青年學者身份發表論文和觀點,顯示出一定的理論化和理性化傾向。這個知識分子論政平台以“學術研討會”及“本土論述年刊”的形式展開本土主義論述建構。本土論述建構與香港的保育運動聯繫密切。2007年皇后碼頭事件之後,“本土”及其理論化成為“新力量網絡”著意建構的重點。從2008年開始,“新力量網絡”逐年舉辦本土論述論壇及編輯出版本土論述年刊,其政治目標是基於保育運動而發展出政治性的本土論述。本土論述的思想結晶即表現為“本土論述年刊”,自2008年以來逐年編印,各期主題包括“皇后碼頭事件”、“香港的市民抗爭與殖民地秩序”、“香港新階級鬥爭”、“想像新界”、“官商勾結”、“中國因素:本土意識與公民社會”。這些論述將“中國”作為他者,作為外部侵入者,將“香港”作為獨立的想像共同體甚至歷史實體,已在意識形態層面完成了“港獨”的話語構造,並結合現實中的“一國兩制”內在張力及香港本地發展性矛盾而積極發揮。但這些想像、論述與期待缺乏一個普遍而共同的政治議題來凝聚與整合,戴耀廷的“公民抗命論”及其佔中謀劃提供了這些力量彙聚爆發的歷史契機。戴耀廷的“佔中”謀劃未必自覺到但卻客觀上促成了香港本土諸種力量的匯合,以“普選”作為最恰當的動員議題與抗爭聚焦點。 

  佔中的失敗,既是中央及特區政府堅持原則、依法反擊的結果,也是香港法治理性自持的結果。佔中失敗意味著香港普選及未來香港管治必須基於白皮書和八三一決定框架展開,這是香港本土力量無法接受的,也與傳統泛民的普選期望值相差較遠。由於缺乏最低限度的政改共識,以及香港本土力量對溫和泛民的嚴厲政治監察,基於八三一決定的政改方案未能通過立法會投票,香港政改陷入停滯。2015年6月18日就是這樣的歷史節點,“民主回歸論”的脆弱共識在多方衝突下最終破裂,傳統泛民不再能夠說服青年追隨者及領導整體性的香港民主運動,既往依附及壓抑於傳統泛民體系內的青年本土派獨樹一幟,開始了香港抗爭運動的“泛本土主義”時代。

  本土是港獨的母體,但不必然生長出港獨之苗,至今也不是所有的本土主義主張都是港獨,但本土始終是港獨的奧援且保持著隨時轉向港獨的政治可能性。由本土轉向港獨,曾一度成為香港反對派的政治風尚,其高潮在於2016年9月立法會選舉及隨後的港獨宣誓。如果沒有針對宣誓的人大釋法,我們無法想像這種港獨勢力還將挑起怎樣的破壞行動。在“泛本土主義”的政治正確氛圍中,“港獨”不斷發展出激進的論述和行動,對“民主回歸論”進行批判、超越和替代,國際干預勢力也看到了青年本土派的政治訴求與政治價值而轉向加以支持和利用。傳統泛民就其政治本心而言不願意被本土派牽制,也不願被奪取政治利益和地盤,但又無可奈何,因“民主回歸論”遭遇現實挫折及青年世代趨向激進,故仍然保持著對本土派的“同情理結”,相互之間的政治矛盾也只是“泛民內部矛盾”,是反對派的內部路線鬥爭,一旦到了選舉環節或其他的重要抗爭環節,依然可以整合及協調行動。只是裂隙已存,反對派的政治團結不可能回到既往。實際上,回歸20年也是香港反對派的政治分裂史,只是分的是山頭,不是陣營,而且由於始終受到中央管治及建制派的政治壓力,尤其是近些年中央治港更加自信及富有章法,使得反對派也不敢過於分裂以免被各個擊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