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中評論壇:中美關係的新變化與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8-08-06 00:25:57  


童真
 
      童真:美國焦慮中國崛起  但中美穩定仍應是主基調

  2017年末2018年初,特朗普密集出台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核態勢評估報告等重要文件,在威脅判斷上把我國作為第一個被點名的安全威脅。在對華基本定位上,已發生實質性、根本性轉變。原因既有反恐取得階段性勝利,也有國內政治原因和特朗普個人因素。但根本上還是中國的崛起,讓美國戰略焦慮感越來越強烈。美國對華戰略調整有個邏輯:就是中美實力對比變化,帶來的美對華認知變化,認知的變化又帶來美國對安全威脅判斷的變化,結果就是現在特朗普政府將中國作為最大戰略竟爭對手,採取對華強硬政策。

  (一)實力差距越來越小。1980年,中國的GDP相當於美國的7.3%; 2001年為12.65%; 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比重40.54%。這時候奧巴馬已經開始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2017年,中國GDP相當於美國的61.96%,是日本5.15萬億美元的2.3倍。這個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多權威機構都預測再過幾年,中國GDP就要超過美國。雖然美國綜合實力仍牢牢佔據世界第一,但這種單項超越也不行。過去,日本經濟崛起時就被打壓下去了,現在也不例外。美國人認為,1872年超過英國成為最大經濟體後,在近150年中,其經濟都是遙遙領先的。面對中國這樣的發展速度,美國肯定感到害怕。美前副國務卿伯恩斯就公開表示,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把美國拴住了10年,這10年中國迅速進行全球擴張,挑戰美國,這種觀點其實很具有代表性。

  (二)實力對比變化帶來美對華認知發生重要變化。過去美國一直希望通過改革開放,使中國走上西式“民主道路”,就是在美國的指導下改革,被西化。所以近幾十年,美對華政策大辯論中,所謂的溫和派就是這個觀點,主張通過接觸將中國納入西方體系,但後來證明這個政策失敗了。中國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而且通過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擴大地區和國際影響力。美一些學者稱其為“北京共識”或“中國模式”,認為這是對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 (“華盛頓共識”)提出了挑戰。所以,現在溫和派不敢說話,都是強硬派當道。而且現在似乎實現了跨黨派的共識,一致認為中國崛起對美的挑戰是全方位的,包括經濟、科技、軍事等,有時他們甚至更強調經濟、科技挑戰。這次經貿戰瞄準我們的“2025”就看出來了,科技是美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核心。不僅是經濟、科技,在軍事上也如此。20世紀90年代,甚至21世紀初,美國一種帶傾向性的看法是,中國的軍力大大落後於美國,“中國是一個二流的軍事強國”。但沒過幾年,美國看到中國軍力的快速發展,美國防部開始每年向國會提交長達數十頁的中國軍力報告,同時國會相關部門、蘭德公司等也不定期發表中國軍力情況報告,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這都對中國戰略意圖產生了系統性誤讀和曲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