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中評月刊: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與法理 | |
http://www.CRNTT.com 2024-07-27 00:06:55 |
第五個共同性指向了“共同的期盼”。這是兩岸“同願”的再次重申與表達。對歷史的認同和信仰,對現實的理解與默契,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和行動,表達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大一統理想和天下大同信念。兩岸人民在未來的共同期盼中,首先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復興、繁榮與發展,其次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發展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生成。第三份涉台白皮書在共同願景部分,既涉及了統一後台灣人福祉與發展的更好前景,也涉及了民族復興榮光,更觸及到兩岸統一與發展對人類和平發展事業的積極貢獻。具體而言,這份白皮書指出,實現祖國統一具有如下的光明前景:(一)台灣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二)台灣同胞切身利益將得到充分保障;(三)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四)有利於亞太地區及全世界和平發展。這一願景相比台灣的“烏克蘭化”、“台獨”乃至於新冷戰棋子,要更具道德性、民主性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價值,是台灣社會面向未來的最佳選項。所以,二十大報告才會明確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這種最為光明和最有利的“期盼”需要兩岸中國人共同奮鬥才能實現。 (三)“四個堅定”與鑄牢兩岸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具體路徑 從實踐層面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堅定”的兩岸融合式統一觀,即:第一,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第二,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第三,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第四,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提出了鑄牢兩岸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具體實踐路徑和政策方法,有利於從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高度調整優化反“台獨”、反干預、促融合、促統一的全面工作,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格局與新秩序,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與主動權。 第一,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這裡的“家園”意識及其政治存在指向了一個中國與一個中華民族,在實踐上要求開展反“台獨”、反干預鬥爭及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促進行動,在具體方法上以認同一個中國、一個民族為前提開展交流協商,尋求統一共識,積極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實際行動實現“守護”的責任和承諾。 第二,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民本主義和民生主義是兩岸共同的文化與政治傳統,是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特性與優勢,“綿長”指向了可持續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成果的普惠分享,“共創”指向了共同奮鬥與共同實踐,兩岸不能陷入冷戰,更不能陷入熱戰,而應當共同作為民族復興的建設者並共同分享建設成果,大陸惠台政策、融合發展政策及有關兩岸統一後台灣同胞更優福祉的承諾是真實可信的,也是從心理、治理和利益上鑄牢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