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中国大阅兵整装待发 武警方队开始集训 | |
http://www.CRNTT.com 2009-02-07 08:23:25 |
在位於天安門兩側洗手間門口的小賣部裏,展示國威的閱兵鏡頭每天都在輪番播放。櫃檯上展示的均是跟閱兵有關的商品,放在最顯要位置的是《共和國三次大閱兵》VCD,旁邊則被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的人物傳記和紀念品“團團”包圍。 一位在天安門執勤的武警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武警方隊的集訓已經開始,因為北京奧運,集訓晚了幾個月,總共800人入選,經過幾輪淘汰,最後只留下300人。選拔的標準亦相當嚴格。身高起碼180以上,還要看協調性和平常的表現。前幾天,他的一位戰友剛被刷下來。“聽他說很辛苦。”他指了指身上的大衣說:“他們在外邊不能穿這麼厚的衣服,一站一天,頭上還頂著東西。” 女兵方隊備受矚目 去年12月10日,據稱中國國防部官員向《香港商報》記者木子披露了些許閱兵的細節。他表示,閱兵“籌備工作目前經已啟動”。一個鮮明的例子是“北京市各區早在上個月(11月)中就已通過街道辦事處貼出告示招收女民兵”。“要求年齡在17至25歲之間,身高1.63米至1.75米的女性。合資格者會參加區裏的甄選,最後勝出者會接受為期10個月的專訓”。 在以男兵為主的閱兵中,女民兵和女兵方隊的出現常常會贏來更多的掌聲。採訪過1984年、1999年兩次大閱兵的新華社攝影記者王建民回憶,1984年女兵方隊出現時,群眾歡呼聲不斷。“過去一直穿長衣長褲的女兵突然穿起了馬靴、藏藍裙子、綠色上衣,精神抖擻,令人印象深刻。”兩次獲邀觀摩的英模代表、國防大學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公方彬記得,1999年,由一對孿生姐妹帶領的女兵方隊經過觀禮台時,大家激動萬分。“她們讓閱兵成為剛性美和柔性美的完美結合。” 完美背後意味著比男兵更多的付出。1999年夏天最熱的時候,新華社記者張東波曾經住在閱兵村三四天採訪過這支女兵方隊。“沒有空調和風扇,帳篷裏像一個蒸籠。”張東波回憶:“訓練的水泥場地表溫度最高時達到56度,每一隻軍靴裏都能倒出水來。每天成千上百次地為著兩個單調而乏味的動作——擺臂、踢腿。為了練習踢腿,許多隊員都在腿上綁上五六公斤重的沙袋。” 媒體演繹猜想熱潮 這些細節現在回想起來已沒有任何機密可言,可在當時要不是張東波跟女兵方陣領導熟悉,即便是官方媒體也不能踏進閱兵村一步。2009年的閱兵同樣神秘。各種猜測紛紛在媒體上出爐。一家網站的調查顯示,86%的支援閱兵計畫,他們最期待看到的武器是殲十;就連電臺音樂節目跟聽眾互動的話題也是“提到1999年大閱兵,你會想起什麼?” 直到1月3日,香港《大公報》才披露了更多的細節。“中央高層批示將‘厲行節約’”,“由總參謀長陳炳德、北京軍區司令員房峰輝等人參加的國慶閱兵領導小組已經成立”,“總裝備部、國防科學工業局等單位已經組成工作機構,負責參加閱兵的尖端武器的審核工作”。至於有哪些尖端武器,《大公報》引述“海外媒體”的話稱是:“巨浪二型潛射導彈、殲十戰機”。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