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一中兩憲”可否解開史無前例困局 | |
http://www.CRNTT.com 2009-06-21 00:26:55 |
新地理思維 在野黨不願意面對“一中兩憲”的政治現實,馬英九為了選票壓力的考量,只好緊守“法理現實”的底線,反覆強調:依照“憲法”,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就是“‘中華民國’底下的台灣地區,與‘中華民國’底下的大陸地區”。今年4月22日,馬英九與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舉行越洋視訊會議,在視訊會議上,他提出了“兩岸關係至上”的“新地理思維”:他說,台灣的東邊是美國,北、西、東分別是日本、中國、與東協等世界前五大經濟區。他的政府重視的是台灣的“地理位置”,而非“歷史”;如果台灣能夠善用自身的樞紐地位,成功串聯這些經濟體,必然能成為“寶島”。新政府改善兩岸關係的作為,就是落實這項理論的“觸媒”。 在可預見的將來,“新地理思維”很可能是馬英九處理兩岸關係的指導原則。這可以說是他對先前主張“擱置“主權”爭議,全力發展經貿”的精緻化。該項視訊會議彩排時,在場的駐美代表袁健生事後透露:“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來儀試圖引導馬英九回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胡六點”,不過馬英九卻是“嘻哈一陣,模糊帶過”。在正式會議上,馬英九對這個問題也是避而不談。 在當前台灣內、外客觀條件的限制之下,以馬英九的性格來看,他之所以會採取這樣方式回應“胡六點”,可以說是勢之所必然。問題是:馬英九對於兩岸關係的這種處理方式,是不是符合台灣的最大利益? 4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邀請“中華台北”以“觀察員”身分,出席年會。在退出聯合國38年之後,台灣能夠重新參與聯合國活動,執政黨自然是欣喜莫名,民進黨卻是火力全開,批評馬政府“喪權辱國”、“偷渡主權”。4月30日上午,馬英九立刻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他重新釐定活路外交架構,強調未來國際參與的考量點是“解決台灣人民切身問題”,將採“循序漸進、不躁進”的節奏,“不宜有務實以外的目標”。他認為:參與世界組織是重要里程碑,參與名稱使用“中華台北”,而非“中國台北”,過程“絕無任何矮化”。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