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4萬億“與民爭利” 理由不足 | |
http://www.CRNTT.com 2009-10-29 11:55:30 |
4萬億元投資計劃在拉動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同時,也引發對民間投資或產生“擠出效應”的擔憂。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27日表示,4萬億元投資計劃既不擠占民間投資的空間,也不擠占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是“與民興利”,而非“與民爭利”。(10月28日《人民日報》) 發改委斷然否認4萬億投資“與民爭利”,而全國工商聯在一本名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報告(2008-2009)》的藍皮書中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民營經濟帶來的副作用已經開始顯現,隨著行業壟斷的逐步強化,4萬億投資正在對民營經濟產生擠出效應。可見,4萬億投資是否“與民爭利”,發改委與工商聯的說法不一。 發改委否認的理由是,4萬億元投向的領域均為社會效益高於經濟效益、市場機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但在我看來,這是從理論上否認4萬億投資“與民爭利”,事實是否如此?需要詳細調查才能得出準確結論,否則就難以服人。 我以為公眾之所以擔憂4萬億投資“與民爭利”,首先是因為4萬億元投資的資金流向不夠透明。比如,中化方興力挫眾多民企,最終以40.6億元的天價摘得北京廣渠路15號“地王”,就引起了不少人質疑:拿地之錢是不是來自母公司中化集團?有沒有4萬億投資中的資金?如果40.6億元的拿地資金中有4萬億的資金,顯然4萬億投資是“與民爭利”。 眾所周知,今年樓市的許多“地王”是被國資背景的企業天價拿走的,難道這些拿地的資金都與4萬億元投資無關嗎?期待有關部門早日調查國企拿地的資金背景,然後向公眾公開,既不能讓4萬億元投資成為地價房價的推手,也不能讓4萬億元投資影響市場公平。 其次是某些行業出現了“國進民退”現象,如樓市。“地方國企央企化”、“民營企業國有化”等現象恰恰發生在4萬億元投資期間,這就不免讓人質疑,4萬億中的資金可能用於央企收購地方國企,國企收購民企。因此,有關部門需要解釋某些行業出現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鋼鐵、航空、公路等國有經濟占有較大比重的行業,以及食品業和輕紡業,程度不同地出現了“國進民退”現象,都需要有關部門一一解釋。 再者,4萬億投資擠壓民間投資的聲音此起彼伏。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複不久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全國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已經出現“國進民退”現象,並認為相關方面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日前也指出,當前經濟發展中擠壓小企業的不正常情況,應當盡快扭轉。 最後,目前還沒有足夠措施鼓勵民間投資。要想不讓4萬億投資擠壓民間投資,顯然要出台積極措施鼓勵民間投資。按理說,早在出台4萬億元投資計劃時,就應該出台鼓勵措施,然而,廣受期待的《關於進一步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即鼓勵民間投資20條)至今仍然沒有出台。民間投資缺乏政策支持,就難以與政府投資公平賽跑。據統計,某省會城市1-8月民間投資僅增長了25.5%,大大低於國有資本的投資增速,該市國有資本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74.0%。政府投資狂奔,民間投資慢跑,或許就是因為“擠出效應”。 在我看來,無論是工商聯的藍皮書指出4萬億投資正在對民營經濟產生擠出效應,還是某些領域的“國進民退”現象,或者是黃孟複、吳敬璉等知名人士的呼聲,都從某種程度上說明,4萬億投資在現實中,對民間投資存在或多或少的擠壓。發改委既然否認4萬億擠壓民間投資,就請詳細公開4萬億具體流向,請與全國工商聯公開“P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