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歷史發展高度看本輪金融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0-01-18 09:26:55  


資料圖片:2008年11月北京國際金融論壇(IFF)第五屆年會上,國際金融界學者和專家就全球金融危機進行討論。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訊/對於肇始於美國的這場世紀大危機,人們對其根源和歷史作用的探討依然沒有達成共識。上海《第一財經日報》今天登載匡恭彧的文章《從歷史發展高度看本輪金融危機》指出,必須從歷史發展的高度認清世界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才能正確認識此次危機的本質和影響,進而找到正確的應對戰略和策略。內容如下:

  經濟發展五階段

  如果高度概括世界經濟發展軌跡,迄今為止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給經濟,也稱自然經濟、部落經濟。這種經濟模式主要生產“產品”,追求目標是“自給自足”。

  隨著生產力和分工的發展,經濟達到第二階段,即商品經濟,主要生產和交易“商品”,追求目標是“利潤”。

  第三階段是資本經濟,主要交易“生產性資產”,追求目標是“效率”。

  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步成熟,經濟開始步入第四階段,即知識經濟,主要交易“無形資產”,追求目標是“創新”和“壟斷效率”。

  隨著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在全球化條件下,經濟開始步入第五階段,即金融經濟,主要交易“信用資產”和“變量資產”,追求“風險效率”。金融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最高階段。

  對於金融經濟階段,首先看交易對象:貨幣交易就是在交易“信用資產”,因為貨幣只是一個信用單位;而匯率交易,就是在交易“變量資產”,因為匯率本身只是一個變量。格林斯潘摯愛的“金融衍生工具”兼有信用資產和變量資產兩種屬性。其次看交易規模:美國和中國兩國的GDP總和只有約15萬億美元,而世界匯率和利率交易每天的交易量就在5萬億~8萬億美元,兩三天的匯率和利率交易量就相當於中美兩國全年的GDP總量。至於“金融衍生工具”的天量交易額,更令GDP猶如小巫見大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