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中國需重新界定安全對象 建準聯盟 | |
http://www.CRNTT.com 2010-05-31 00:14:49 |
“後一超多強格局”的基本內涵 “後一超多強格局”主要體現了以下特徵:首先,“一超”的內涵發生了變化,突出表現為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在實力與影響力的急劇下降方面。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的統計數據,2008年美國GDP增長率只有0.4%,失業率高達5.8%。造成美國實力與影響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美國錯誤的國際反恐戰略與失衡的國內經濟發展模式。前者損耗了美國強大的政治實力與道德感召力,導致美國在全球不得不執行類似於尼克森時期的收縮戰略,以談判與合作代替武力與對抗;後者則損耗了美國強大的經濟與融資能力,導致國際社會對美國經濟與科技的前景信心動搖。美國金融危機不僅波及全球,而且其自身的實體經濟也受到巨大衝擊,短期內美國經濟不可能擺脫衰退的陰影。奧巴馬新政府目前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解決國內經濟問題上,經濟外交成為其協調與大國關係、改善美國在伊斯蘭世界形象的出發點,但美國實力下降、持續衰退的總趨勢不會改變。當然,在認識到美國在國際上被迫採取收縮戰略、在國內不得不應對經濟衰退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美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強大硬實力以及在科技與制度等方面的強大軟實力,這些硬實力與軟實力不會隨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而受到根本性削弱,美國的一超實力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量”的影響,但短期內不會發生“質”的變化,不會從“一超”降為像中國或俄羅斯那樣的地區性大國。 其次,在當前“後一超多強格局”中,“多強”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以外的大國和大國集團已經出現了不平衡發展的勢頭,它們大體可分為傳統大國與新興大國兩類。傳統大國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它們處於相對衰弱狀態,新興大國包括俄羅斯、中國、印度、巴西、南非、沙特和墨西哥等,它們處於強勁發展的勢頭。傳統大國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中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現有體係的維護者,它們在政治和經濟上具有地區影響力,並已經摸索出了獨特的發展道路,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擁有參與權、發言權與決策權。新興大國主要是在冷戰結束後才逐步崛起的發展中大國,它們不是現行國際體係的主導者,卻具有影響重大國際問題的政治和經濟實力,其國內發展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這些國家有的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均期待在國際上擁有更多發言權,並謀求在地區事務上發揮獨特作用,如巴西在南美,南非在非洲,印度在南亞,沙特在海灣,印尼在東南亞等。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全球氣候大會上,傳統大國與新興大國的分野現象較為明顯,各種政治力量重新組合蓄勢待發。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