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歷史探究:抗美援朝改變了中國的政治走向 | |
http://www.CRNTT.com 2013-06-30 10:03:39 |
建國後,毛澤東、劉少奇等多次安撫資本家,要他們安心生產。1950年1月,劉少奇在天津同安子文等談話時說:“現在(資本家)剝削是救人,不准剝削是教條主義,現在必須剝削,要歡迎剝削,工人要求資本家剝削,不剝削就不能生活。”毛澤東也對上海的資本家說:“你們產業家、資本家在新中國的地位里,我們是聯合你們的,四個朋友,缺一不可。”同樣,在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也批評了那些妄圖消滅資產階級的觀點,“我們黨內有相當一部分同志根本不知道《共同綱領》為何物。很多同志不是和資產階級合作, 而是和它作對,打擊它;不是各得其所,而是一得其所,讓資產階級不得其所。結果把我們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關係搞得很緊張,他們惶惶不可終日。這種情況非改變不可。” 針對當時的形勢,毛澤東告誡全黨:“我們不要四面出擊。四面出擊,全國緊張,很不好。我們絕不可樹敵太多,必須在一個方面有所讓步,有所緩和,集中力量向另一個方面進攻。我們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廠、農民、小手工業者都有所作為,使民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反對我們??我們的政策就是這樣,我們的戰略策略方針就是這樣。”力爭團結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中的絕大多數,既是一種鬥爭策略,也是聯合政府性質的新政權的題中應有之義。 七屆三中全會閉幕不足半月,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10月8日,毛澤東發布命令,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準備入朝作戰。同時,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敏銳地發現抗美援朝為解決國內問題帶來的良機。 毛澤東指示鎮反“不要浪費時機” 對於是否參加抗美援朝,毛澤東是經過了反覆思考、多次猶豫的。聶榮臻回憶:“對於打不打的問題,毛澤東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那時部隊已經開到鴨綠江邊,鄧華同志的先遣隊已經做好過江的準備,毛澤東同志又讓我給鄧華發電報,讓他慢一點,再停一下,還要再三斟酌斟酌,最後才下了決心。毛澤東同志對這件事確實是思之再三,煞費苦心的。”胡喬木也說:“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二十多年,記得有兩件事使毛主席很難下決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願軍入朝作戰,一件就是1946年我們準備同國民黨徹底決裂。” 抗美援朝雖非毛的主動選擇,但他卻看到了這場戰爭帶給共產黨解決國內問題的良機。毛一改在鎮反運動中的謹慎態度,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代表中央軍委命令東北邊防軍改組為人民志願軍,準備入朝參戰。第二天,毛澤東就把羅瑞卿、彭真等人請進中南海,要求他們連夜起草一份鎮壓反革命的文件,這就是著名的《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即“雙十指示”。毛認為,現在抗美援朝戰爭打起來了,財經問題基本解決了,因此,“不要浪費了這個時機,鎮壓反革命恐怕只有這一次,以後就不會有了。千載難逢,你們要好好運用這個資本,不僅是為了殺幾個反革命,而更主要的是為了發動群眾。”劉少奇說得更直白,他說,鎮壓反革命的運動為什麼能夠大張旗鼓地搞起來,關鍵在於有了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很有好處,使我們的很多事情都好辦(如搞土改,訂愛國公約,搞生產競賽、鎮反等)。因為抗美援朝的鑼鼓響起來,響得很厲害,土改的鑼鼓、鎮反的鑼鼓就不大聽見了,就好搞了。如果沒有抗美援朝的鑼鼓響得那麼厲害,那麼土改(和鎮反)的鑼鼓就不得了了。這裡打死一個地主,那裡也打了一個,到處鬧”,“很多事情不好辦”。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