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過度幹預匯市導致人民幣“外升內貶”

http://www.CRNTT.com   2013-12-29 10:54:06  


人民幣究竟應該以何種方式升值?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訊/人民幣“外升內貶”的現象,是指一方面人民幣對外(匯率)升值,另一方面人民幣由於通貨膨脹而對內購買力(幣值)下降。一種貨幣怎麼可以一方面貶值,另一方面又不斷升值呢?有觀點運用“一價定律”或“購買力平價”理論,將這種現象稱為“人民幣價值悖論”。

  中國證券報發表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文章分析,人民幣“外升內貶”究竟是不是“悖論”?首先,在分析人民幣“外升內貶”這種貨幣現象之前,先講“面包商”加價的故事:某間面包店最近想加價,店老板想出的招數有兩種:一種辦法是直接而簡單的加價;另一種辦法是間接的加價,他可以將面包做的稍微小點,比方說以前做十個面包的材料,現在做出十一個面包,表面對外價格不變,實際上形同加價10%。比較而言,採用第二種方法加價,似乎更為常見。

  在外匯市場上,人民幣也是一種交易商品。它的加價(升值)方式,與面包店老板的招數,本質上是一樣的。要麼通過匯率直接升值(外升),要麼就通過幣值下降而間接升值(內貶)。幣值的貶值,大多是由於通貨膨脹實現的。所以,“外升內貶”並不是價值“悖論”,對外升值與對內貶值,都是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實現方式。

  其次,在生產率等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兩個國家之間貨幣的匯率變化,是由兩國之間的通貨膨脹水平的相對差異所決定的,一國的通貨膨脹嚴重,就會同時導致該國貨幣貶值。在這種情況下,對內貶值(幣值)和對外貶值(匯率)的方向是一致的。

  但是,這里存在一個大的前提假設,就是勞動生產率不變。這個約束條件通常無法滿足,在經濟學中,“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是指勞動生產率改善相對較快的國家,其實際匯率存在上升的趨勢。對於中國而言,過去二十年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帶來勞動生產率的快速提升。相對其它國家(特別是美國)而言,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改善的相對速度,可以說是空前的。因而,人民幣實際匯率自然呈長期升值的趨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文章表示,如何實現人民幣對外相對價格的升值?從理論上而言,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完全由匯率的升值實現;二是完全由幣值的貶值實現,三是“外升”與“內貶”兩者的結合。中國的實際做法是第三種方式,這種“外升內貶”的匯率升值的方式,是如何演變成為今天的現實?這需要回顧中國經濟政策和匯率機制的演變歷史。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人民幣的匯率長期被明顯高估。1985年的匯率水平大約是1美元等於2.80元人民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的對外經濟政策,具有典型的“進口替代”特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