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智庫雜誌:台灣年輕世代緣何缺失中國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15-08-29 00:06:07  


數次大型公民運動背後,年輕世代均為重要推手。
  中評社香港8月29日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所研究生李彬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8月號發表專文《台灣年輕世代緣何缺失中國認同》,作者認為:“李登輝、陳水扁當局的‘去中國化’教育已經荼毒台灣年輕世代,使他們的“國家認同”觀被異化為對台灣主體意識的過分強調和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缺少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觀念,更多的是選擇維持現狀的局面,凸顯了台灣年輕世代‘國家認同’的混亂和困境。”文章內容如下:

  去年台灣地區發生針對兩岸服貿協議的“三一八”學運,青年學生要求重新審查服貿,“恐中”、“反中”情緒彌漫。11月29日台灣地方“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慘敗,國民黨敗選檢討報告中直指敗選緣於無法獲多數青年人認同。數次大型公民運動背後,年輕世代都是重要推手。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的本土化政策和“去中國化”教育影響,年輕世代的“國家認同”被異化為以台灣為主體的虛象,出現“中國”為“他者”、“台灣”為“我群”的“國家認同”危機,逾五成年輕人只知道自己是“台灣人”,卻不知自己更是“中國人”。對於這種“國家認同”缺失的現狀及原因,值得認真探究和思考。

  “國家認同”的混亂

  美國學者亞力山大.溫特(Alexander Wendt)認為,認同是自我在與他者的比較中形成的一種自我認知和自我界定,是自我持有觀念和他者持有觀念的互動建構。“國家認同”,是國家與個體之間雙重建構的“想像共同體”,因而“國家認同”的建構不是政治體系單方面政治社會化和強力的產物。任何忽視認同主體在“國家認同”建構中的力量,都會導致政治體系的合法性危機和認同危機,影響政治體系的穩定。這就是說,“國家認同”,一方面是指現代國家對自我身份的認識,在國際社會通過對自我形象、形態和特徵的差異化設定以區別於他國;另一方面也是個體對自己國家的認可與肯定,表現為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