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蔡政府兩岸關係 美國因素有多重

http://www.CRNTT.com   2016-08-20 00:20:06  


 
  但是,美國參與的另一好處就是能在民共之間起一定潤滑的作用。董雲裳2016年5月3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肯定蔡英文至今“做得非常好且言行一致”,期許她努力做到不要有僵局與危機,以及對她提出“有決心且承諾往前進展,才是唯一解答”的忠告,無疑有緩和兩岸緊繃關係的作用。

  第三,大陸從對美國插手台灣國際空間覺得是“橫柴入灶”,發展到同意美中“共管台灣”,最主要是認知到台灣新政府也許不願聽大陸的任何話,但卻絕對會願意傾聽美國的意見。

  特別是在兩岸關係迄今尚缺少共同政治基礎的時候,台灣新政府只會愈來愈朝美國靠攏,惟美國馬首是瞻。

  第四,華府則發現,若是沒有大陸對台灣的強勢立場與“地動山搖”、“驚濤駭浪,徹底傾覆”等嚴詞警告,就算美國對台灣好言相勸,台灣新政府也不見得聽得進去。

  第五,美國深知,大陸的政軍經實力早已大到對台灣的國際參與擁有一定的置喙權,如果蔡英文立場強硬,拒絕妥協,台灣將會在國際場域遭到來自北京排山倒海的壓力。美國既知大陸有此實力,當然也樂於在特定議題上與大陸“共管台灣”,必要時為台灣緩頰或暗助台北。

  因此,董雲裳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告訴蔡英文未來“變化會是積極的,如果兩岸關係就此停滯不前,將遠遠地落後”,不僅意味台灣在全球經貿自由化與亞太經濟整合過程的落後,也包括台灣因無法繼續拓展國際空間所帶來的落後。

  這也是為什麼她要求蔡做到未來兩岸關係絕對“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僵局或危機”,堅持她必須想方設法化僵局為“活局”,化危機為“轉機”,並要求蔡不僅不能讓兩岸關係倒退,並應設想事情讓兩岸關係“有所進展”。

  顯然,中美兩國突然發現,面對台灣新政府的強硬姿態,他們必須暫棄前嫌,一起來“共治”台灣的某些特定議題,包括台灣的國際空間、柔性“台獨”或文化“台獨”可能氾濫成災,以及台灣期中選舉或“總統”與“立委”選前推動全民公投等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