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兩岸民間對話應強化制度性安排

http://www.CRNTT.com   2021-03-22 00:04:32  


 
  (四)以人為本,促進青年交流發展機制

  兩岸民間對話應進一步推動兩岸青年彼此認知,增進兩岸青年一代的情感交流,吸引更多台灣青年到祖國大陸學習、發展、就業,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新動力,引領兩岸青年交流和溝通向縱深領域發展。加強教育層面交流,培育常態化交流項目,開展高質量的青少年交流活動,培養台灣愛國青年教師群體。加強台灣青年就業創業領域交流合作,建立台灣青年創業基地,為在陸就業創業提供條件。應建立健全陸台青少年交流統籌協調機制和常態化溝通機制,制定長期戰略性合作方案和年度交流活動計劃。以深化更廣泛、多層次的陸台青少年交流,擴大在文化教育、科技創新、人才培育等多方面雙向交流合作。

  (五)深入基層,推動社區平台培育機制

  兩岸民間對話應攜手推動社區交流,以社區交流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由此培育孵化更多子社群平台,加強兩岸社區合作交流,加大社會力量對各社群活動的支持。例如以陸台高校等教育機構為主體的子社區社會組織基於交流合作,應以教育為主、培訓為輔,藉助開設學術團體、社會組織相關課程,傳授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公益理念及志願精神。此外各社區社會組織涉及安老扶弱、助殘養孤、扶危濟困、救助賑災等不同方面內容,要積極鼓勵兩岸企業單位逐步以各種形式參與到社區社會組織建設,通過公益創投、社會企業等形式的跨界合作可為社區平台培育機制注入新鮮的血液,多元完善搭建兩岸社群社區、學校企業對話平台,從而達到增強彼此信任,擴大彼此共識,形成彼此合力目的。

  四、結論

  儘管當前兩岸關係正面臨一定動蕩和曲折,但兩岸交流的合作範圍越來越廣,密切程度越來越深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兩岸民間交流已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向縱深發展的最主要動力,更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因此,面對兩岸關係新形勢,在始終堅持半官方半民間性的 “一軌半”對話的前提下,要不斷積極開拓民間性的 “二軌”對話。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的大為增強,兩岸實力對比愈發懸殊,大陸因素對台灣社會的全面性影響日益增強,台灣社會的“兩岸化”趨勢日益加深。不管台灣地區政治如何變遷,政黨如何輪替,民意如何變化,兩岸交流都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和平、要交流、要發展始終是台灣島內多數人的想法與期待。

  我們要站在“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高度,堅持“以人為本”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進一步牢固樹立兩岸民眾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的建構。通過雙向加強大陸與台胞的國家認同,深化彼此的理解包容度,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氛圍。全國政協汪洋主席在第12屆海峽論壇大會視頻致辭時指出:“兩岸關係發展的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①,基於新形勢下的兩岸民間對話使得兩岸民間交流能直接面向最廣大的兩岸民眾,對兩岸關係深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和社會基礎,也有助於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從總體上來看,兩岸民間對話對兩岸關係意義重大。兩岸人民因為過去歷史及政治等因素而造成的誤解與偏見,將通過兩岸民間對話機制的不斷健全而逐漸化解,這也将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鋪平道路,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