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拜登對華策略跌撞中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21-04-06 00:07:36  


 
  特朗普執政時期的2018年中,美國學術界突然興起對華政治熱戰,建議特朗普政府效法當年對付蘇聯的政治戰套路來對付中國,以期望取得同樣戰略效果。預計拜登政府亦會重拾政治戰理念,結合環境條件變化,對付崛起中的中國。給中國政府貼上“威權主義”標簽,攻擊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和治國理政理念,在國際上勾畫思想理念陣營鴻溝;抹黑中國對外輸出意識形態和制度模式,塑造“中國模式威脅論”,激發國際反感和反對;歪曲中國對外政策,散布“中國威脅論”,恐嚇各國;推進泛意識形態化政策,不但組織“民主國家聯盟”,而且在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等非政治領域組織或支持意識形態一致國家聯盟,制定完善內涵意識形態色彩的規則條款,排除、排擠、限制中國;挑撥利用中國內部社會問題和群體認知差異,擾亂中國。在民主黨執政時代,美國對意識形態武器的運用無疑會更加泛化。

  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美國對華意識形態戰是手段不是目的,顛覆社會主義制度、促使中國改旗易幟不是美國對華政策和國家戰略的終極目標,遏制中國崛起才是。這是一個自信矛盾的邏輯,但美國對外政策的本質如此。理想主義邏輯要求美國向“威權主義國家”推銷“民主人權”,但現實主義邏輯又懼怕“民主人權”給對手帶來強大。尼克松在《1999,不戰而勝》中坦言:“如果他(指戈爾巴喬夫)在國內的巨大改革獲得成功,那麼我們在21世紀將會面臨一個更為繁榮和富饒的蘇聯。那時,它將成為比今天更難對付的敵手。”(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戰而勝》 朱佳穗等譯 長征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P14)極為危險的是,美國如果把對華意識形態戰作為解決國內問題的重要抓手,將對中美關係造成長遠傷害。

  與一般人的想當然認知相反,喬治·凱南並不主張美國輸出意識形態,他對美國灌輸甚至強迫他國接受其價值觀的做法表示過強烈質疑。活了101歲的喬治·凱南至死都在追問“美國外交政策中那些神聖不可侵犯的想當然的觀念。美國能否維持一種不受國內狹隘利益集團鉗制的明智的外交政策?美國真的能為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國家樹立典範嗎?在什麼情況下海外軍事干涉值得美國付出鮮血和金錢?……如果華盛頓追求更為孤立或者至少更為謹慎的策略,美國和這個世界不會變得更好嗎?”(喬治·凱南著 弗蘭克·科斯蒂廖拉編 曹明玉譯 《凱南日記》中文版 中信出版社2017年6月版P64)遺憾的是,美國當政者沒有一位能聽取其忠告並做到這一點。唯獨特朗普聲稱不輸出意識形態,但實踐中他打“意識形態牌”的力度不比其前輩差。

  四、對華政策的陽謀:聯盟戰略動員

  這一點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陽謀”、最赤裸裸的部分。就是建立國際統一戰線應對中國,戰略上塑造大小“八國聯軍”圍攻中國態勢,制約中國。聯盟戰略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中與國內治理並重的行動兩大起點之一。拜登上台後的首輪密集外交活動重點,就包括集中說服一些國家共同應對中國。而不是像特朗普那樣,一方面敲詐各國,另方面又要求各國追隨美國聯合對華極限施壓。在拜登團隊看來,這種直接路線手段既不專業、極為幼稚,又乏謀略、極為短視。拜登2月4日的演講中說:“美國回來了。美國的同盟是我們最偉大的資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