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歐洲緣何跟風施壓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1-05-16 00:01:55  


 
  在從理論層面討論了錯誤知覺的生成機制之後,傑維斯繼續分析了四種常見的錯誤知覺。首先是國家決策者往往將對方想象為內部團結一致、令行禁止的行為體。這樣一來,任何無意、巧合和偶然的事件都會被視為精心策劃的戰略行動。其次是決策者往往過高估計自己的影響力和被影響的程度。如果出現了有利於自己的情景,決策者就認為是自己的影響所致。一旦出現不利結果,則會認為這是對方的敵意預謀,與自己的行動沒有關係。第三是願望思維(wishful thinking)。人們在接收信息的時候,總是趨於避開自己不願聽到和看到的事情,總是希望接收到自己願意聽到和看到的消息。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願望思維。最後是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當人們在考慮應該採取一種政策的時候,卻發現了許多關於這一政策不妥的意見和評論,自己認為正確的,別人認為不正確,於是就會出現認知失調現象。為了保持自己的認知相符,人們便尋找理由,以自圓其說。

  國家性質、國內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競爭、政府部門之間的競爭等等,也都對國家的對外行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①。國家的對外政策是人做出的,也是由人執行的,所以,作為重要的決策者和政策執行人的個人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同時,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極端重要的。對於同樣的客觀世界,不同的人會有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又會帶來不同的決策。同時,作為決策者的人,具有同所有人一樣的認知局限(cognitive limitation),所以難免出現錯誤知覺。在決策者這一微觀層次上面,對國家衝突行為的解釋是:國家決策者在不確定的國際條件下,很容易發生錯誤知覺,並且大多數這樣的錯誤知覺是誇大對方的敵意,將對方國家視為具有衝突意圖的對手。由於互動的雙方都趨於發生這樣的錯誤知覺,衝突的幾率就可能明顯地大於合作的幾率。

  歐洲中心論,也稱歐洲中心主義,是一種從歐洲的角度來看待整個世界的一種隱含的信念,自覺或下意識地感覺到歐洲對於世界的優越感。這種觀點認為歐洲具有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殊性和優越性,因此歐洲是引領世界文明發展的先鋒,也是非歐地區邁向現代文明的燈塔。

  歐洲中心論是資本主義憑藉其經濟的、政治的優勢向全球擴張的產物,是西方資產階級為自己主宰世界製造歷史合法性的說教。它出現於十八世紀中後期,在十九世紀得以發展,並且最終形成為一種人文科學領域的思想偏見。中世紀完全被用於西歐的世界。東西方的差別,從古典時代後期開始就在近現代史學方法論中顯現出來,其源頭實際上與封建主義本身是同時的。②已經有了西方中心與優越的萌芽。西方學者建構東方專制主義的觀念,認為從古希臘以來,西方就逐步形成了民主、自由和個人主義傳統。歐洲國家作為老牌的殖民國家對後期國家或殖民地國家的發展和崛起充滿了嫉妒和不屑,這符合人性的弱點。政治正確衹是表面現象,往往是在對方處於弱勢或可掌控情況下,作為領先者的說教工具。一旦對手有了趕超的態勢,撕破臉皮遏制在所難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