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俄烏戰爭與中國戰略克制

http://www.CRNTT.com   2022-05-07 00:04:41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兩個主權的國家兵戎相見、美國和北約成員國陸續發表對俄的強硬聲明,以及俄羅斯將核力量轉入“特殊戰備狀態”,人們對於美蘇冷戰的記憶再度被喚起。在這場持續近四十餘年的兩極對峙時期,全球始終籠罩在世界性核戰爭隨時或將爆發的憂懼之中。曠日持久的大國博弈持續消耗著人類的精力和物力,處於夾縫中的中小國家不得已加入集團競爭而求自保,隔閡與衝突始終貫穿於國際社會的發展進程之中。

  正因如此,當冷戰在20世紀末落下帷幕時,全球各界期待人類能夠從此避免陣營性的對抗,共同建立一個更為平衡和理性的國際秩序,將國際關係總體引向和平與發展的良性軌道。自此,儘管國際格局邁入了一種長期演進的動態進程,國家之間也仍時常出現齟齬,但冷戰時期的軍事對抗不再是國家間博弈的主要途徑,金融、貿易和科技等“沒有硝煙的競爭”取而代之。同時,藉助和平環境,國際法發展也邁入了新的階段,其原則、規則和制度體系日趨完善,並為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國際社會的合作及發展保駕護航。在國際政治理性化和經濟貿易全球化的基礎上,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的發展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在冷戰結束後的“單極時刻”,一度擁有“前所未有”權力的美國繼續將基於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理念延伸至全球各地,並藉此強化這種符合自身利益的國際體系。在由多邊規則和機構結成的鬆散體系內,美國以意識形態和制度同化作為條件,為“志同道合的國家”提供全球公共產品;在全球經濟的規則和慣例中,美國以自由貿易主張和模式護航強大的經濟償付力(payment),進而贏得所謂的“半個霸權”(half-hegemony)①。此外,美國也篤信自身具有吸引和影響他國的能力。在美國戰略界眼中,正是上述多種權力在冷戰後的長足發展,令美國具備了對國際社會的“領導力”。

  然而,這種“美利堅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卻在近年來遇到極大挑戰。一方面,隨著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的迅速崛起,以及俄羅斯的日趨衰落,國際呈現多極化發展,力量對比變得更加平衡。這種情況令舊有地區結構出現變動,一些難以調和的結構性矛盾在國際秩序中生根發芽。另一方面,在美國國際制度霸權達到頂峰後,華盛頓的決策者們忽然發現自身已難以在國際事務的原則和權力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駕馭“自由主義利維坦”的難度越來越高,國際社會對美國的質疑聲也日趨增強。與此同時,美國國內政治不平等與經濟不平等相互強化、民粹主義和身份政治日漸興起,政府和社會層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非理性分歧,霸權的動能遭受著實在的侵蝕。隨著特朗普入主白宮與“美國第一”口號的提出,美國對當前國際秩序的“領導力”積重難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