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中國模式再次讓西方傻眼

http://www.CRNTT.com   2008-11-13 16:19:22  


  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訊/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模式,曾經飽受那些急於用低成本敲開市場大門的西方國家的“嚴厲指責”。但是在面對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之時,中國大陸已經被國際社會視爲抵禦這次金融海嘯的中堅力量甚至是“救生圈”。《廣州日報》今天發表財經評論員劉濤的文章“中國模式再次讓西方傻眼 ”。全文如下:
 
  近年來,存不存在中國模式一直是國際上廣受爭議的一個話題,這種以居民高儲蓄、政府高投資、半市場經濟半計劃經濟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增長模式,迥異於西方世界流行的自由市場模式,作為一種概念被提出之日起,便不斷受到西方學者的質疑,卻擋不住一些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心馳神往。不過,2008年的這場金融危機讓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 

  目前,全球金融風暴正愈演愈烈,從技術角度而言,日本已再次陷入衰退泥潭,而歐元區和美國預料也將步其後塵。這場危機是如此嚴重,以至於人們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也已開始動搖——要知道,在過去數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中,中國都是以“一枝獨秀”的形象傲然置身事外。一些外資金融機構,如瑞銀預期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僅為7.5%,瑞信的判斷是7.2%,而裡昂證券甚至預言將回落到5.5%,其依據主要是,中國對美歐出口不斷下滑和消費需求疲弱。一般認為,近年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速度是8%~10%,當這一速度低於7%,就可認為中國經濟事實上已陷入衰退。 

  央行果斷宣布取消信貸配額管制,正式宣告貨幣政策發生根本轉向,為新一輪房地產業和出口擴張掃清了道路;而當總額高達4萬億元,涉及基礎建設、鐵路建設、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等十大項目的經濟刺激方案出台後,此前關於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種種擔心大概都已煙消雲散。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指出,即便按最保守的1.2倍乘數效應計算,即便今後兩年中國的貿易順差完全消失,該刺激方案每年也可拉動經濟增長8.4%左右。 

  西方學者和觀察家可以辯解,他們完全沒料到中國政府會如此迅速而果斷地出台大規模刺激方案。而這恰恰說明他們對中國還是不够了解。首先,保增長實際上就是保就業,因為就業關系到社會穩定,中國政府根本不可能坐視經濟增長低於8%;其次,在過去十年裡,當格林斯潘和美聯儲把貨幣政策玩得神乎其技時,中國的財經官員也已將積極財政政策操練得爐火純青。 

  中國儲蓄率高達46%,而2004~2006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不過1%,2007年甚至還出現財政盈餘706億元,這就意味著中國完全有能力為財政開支提供大量資金。目前,美國TARP金融機構救助方案在巨額財政赤字面前顯得捉襟見肘,而歐元區亦被穩定與增長公約所禁錮。相比之下,中國的演出才剛剛開始。首先,央行手中還有較為充足的利率、准備金率下調空間;其次,即便中國金融機構普遍遭遇嚴重外部衝擊,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隨時可通過中央匯金公司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二次注資,在緊急狀況下也不排除強制銀行實施存款保險制度的可能;最後,地方政府在中央“出手要狠、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實”十六字方針要求下,必然會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全力維護本地GDP的高速增長。 

  不過,中國在為經濟增長前景暫鬆一口氣的同時,也存在一絲隱憂:政府支出的效用越大,未來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主力的可能性就越小;解決一次危機不難,難的是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今後中國出口企業離開出口退稅和固定匯率何以生存?中國經濟如何避免繼續染上投資依賴症?中國產業結構是否能真正實現升級換代?這些問題,無疑值得有關方面深思。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