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雙方都有強烈意願

http://www.CRNTT.com   2009-01-03 06:41:06  


 
  其實,關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議題,過去多年來兩岸都有提及。在三十年前的《告台灣同胞書》中,就有“中國政府已經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從今天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台灣海峽目前仍然存在著雙方的軍事對峙,這只能製造人為的緊張。我們認為,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台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範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之句。“江八條”也指出,“作為第一步,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四年前,胡錦濤在對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時,更進一步將之上升為“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和建立軍事互信”。幾天後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的第七條,也授權相關權責部門與台灣當局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協商談判。隨後,“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也提出,“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 

  台灣方面也有類似的建議。馬英九就職後,“國防部長”陳肇敏六月三日在到“立法院”答詢時就指出,“國防部”已訂出政策草案,將分近、中、遠期建立兩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包括預先公告演習活動,主動公佈海峽行動準則,並藉由兩岸接觸,降低敵意,防止軍事誤判。十二月二十六日,“國防部”軍政副部長張良任在由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舉辦的第四屆“兩岸和平研究學術研討會”上致辭也指出,現在台灣民眾對大陸沿海軍事部署缺乏了解,容易造成對中國大陸的誤解。因此,兩岸應在相關軍事問題上增加透明化,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已經到了比較迫切的程度。 

  實際上,正如胡錦濤所言,“一九四九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後中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因此,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至今兩岸敵對狀態並未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不穩定因素,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嚴重障礙。早日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並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是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的需要,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要求,特別是有利於台灣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當然,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前達成協議,進而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是中國內部的事情,和主權國家之間結束戰爭狀態截然不同,因此必須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談判和解決有關問題。這一談判目的,不僅在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更需要的是兩岸雙方要共同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規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