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文精神:大學不能沒有的靈魂

http://www.CRNTT.com   2009-01-16 05:52:30  


清晨5:40,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外等待自習的學生排起長隊。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訊/此間《光明日報》1月14日刊登文章指出,中國當下大學人文精神滑坡現象依然令人擔憂,人文精神是大學文化價值的核心和靈魂,故此中國的大學不僅要著力一種勇于競爭、大膽懷疑、敢于批判、容忍失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校園創新文化氛圍的建設,還必須改變重視知識與技能創造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自我心性修養提升的傳統觀念。全文如下: 
 
  在大學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一系列功能中,文化價值是一切功能的基礎與主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由人類優秀文化凝聚、積澱而成的人文精神是人類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它是人類信念、理想和道德等精神品格的結晶。因此,人文精神是大學文化價值的核心和靈魂。我國具有悠久的人文教育傳統,《大學》開篇便說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一被視爲古代思想家的“大學”三綱,體現了中國古代教育爲教、爲學、爲人的“大學”理念,顯示著一種强烈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 

  蔡元培在《教育獨立議》中指出:“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蔡元培這一關于教育發展人的能力、完成人格的兩大教育功能是對傳統“大學”理念的現代詮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儘管中國的高等教育總在時代的風雨中堅守著大學的文化價值,調整著自己的文化航向,但大學人文精神滑坡現象依然令人擔憂。 

  大學教育,本質上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文化過程,這一教育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系統論告訴我們:一種具有有機聯繫的要素組成的組織系統,通過組成系統的各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統對元素的作用,將發生從要素的量的組合到系統整體的質的飛躍。面對歷史新起點,建構一個由大學理念設計到人文知識傳播進而人文精神提升與內化的連續、漸進的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系統,形成規模優勢是實現高校的文化價值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