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底特律的破敗,反思珠三角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09-01-18 00:13:26  


圖爲破敗的底特律社區。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訊/此間人民網强國社區日前載文“從底特律的覆滅,反思‘珠三角’未來”,全文如下:

  美國底特律1701年建城,許多榮耀屬于這個城市:人類史上鋪設第一條柏油路、水泥公路、第一個安裝交通信號燈的城市;19世紀末,建造大量鍍金時代建築,被稱爲“美國的巴黎” ;這裏也擁有全美第一家福斯劇院。

  在20世紀60年以前,底特律一直是個不斷發展擴大的城市,被稱爲“汽車城(Auto City)”。汽車工業和製造業蒸蒸日上,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帶來了無數的財富。通用汽車公司曾經在全球財富500的排名裏連續好幾年位居第一。

  半世紀前,底特律曾是一座顯赫一時、不可一世的城市。那是一個自給自足、沒有失業、從出生到死亡一以貫之的社會——對汽車業工人、汽車業管理層,以及他們的家人和社區來說都是如此。作爲美國汽車製造業重鎮,含周邊有8.74萬名汽車從業人員,工資和福利是全美國最好的。該城上面與加那大的windsor,下面與美國腹地Ohio和工業城芝加哥,形成世界最龐大、成熟的汽車産業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底特律發展到頂峰。其製造行業爲美國提供了大量軍需物資,福特公司是當時美軍飛機發動機的主要生産者。當時的底特律被稱爲“民主的軍械庫(Arsenal of Democracy)”。說明當時底特律對整個國家,或西方世界的影響。

    “勞工天王”及高人力成本消减競爭力

  而底特律興也汽車業,敗也汽車業。美國汽車工人是勞工界的“天王”,工會權利膨脹,勞工權利絕對化,使工業成本大幅提高,企業競爭力逐漸消减。六、七十年代後,來自日本、韓國及歐洲的廉價而優質汽車的競爭,最終成爲底特律競爭優勢逐步失色。美國汽車市場大片淪陷,使整個汽車業走向覆亡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