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人必讀的兩本書:論語、老子

http://www.CRNTT.com   2009-01-22 07:58:51  


 
2.這是兩本有利于開展中外文化交流與比較的書。

  正因爲《論語》和《老子》分別爲儒家和道家的最早代表作,所以,熟讀了這兩本書,就爲傳播中國文化,進行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比較打下一個初步的基礎。胡適、馮友蘭等老一輩學者,當年出國留學時,已有國學的深厚根底,這是他們融合中西文化,進行綜合創新的基本條件。近一百年前,胡適在美國就發現中國某些留學生忽視傳統文化,不讀中國文化典籍,他爲此感到羞耻和焦慮。

  今日的情况更爲嚴重,不少留學生、“海歸派”,確實連《論語》和《老子》都沒讀過,試問他們怎麽傳播中國文化,在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中有多少發言權?又怎能比較與融合中西文化,進行文化的綜合創新呢?此外,據我所知,國內有一些熱衷于講“國學”或“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他們對“四書”“五經”或《論語》、《老子》,都沒認真地讀過一遍。這不正是孔子所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第一)麽?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第六十三章)“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我們應當老老實實地打點基礎,先把《論語》、《老子》讀懂、讀熟,然後才能對國學研究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有點發言的資格,做點扎實的工作。 

3.這是兩本在教育上體現人類精神家園的書。

  國內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不僅引導學生圍著考試轉,而且引導考試圍著教材、講義轉。一些大學生學了四年,上了二、三十門課,考試通過了,文憑拿到手,却主要讀了一堆教材、講義,而很少直接接觸原著、經典。因爲對付考試,讀讀教材就够了。殊不知優秀教材,固然有重要參考價值,不可不讀,但終究是第二手的輔助性讀物。

  大學生要培養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的能力,提高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素養,就必須直接攻讀原汁原味的原著和名著。只有這些著作才是經過時間檢驗和歷史淘洗的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從事學術研究的可靠來源或依據,從中不僅可以學習思想觀點,而且可以學習研究方法,還可體驗學者、大師的品格與魅力。所以,攻讀原著是基本功的訓練,是學術上登堂入室所必經的途徑。

  應試教育和沉重的課程負擔,讓學生只讀教材,不讀原著,實際上是讓青少年一代逐漸離開了人類精神的家園。這是我們教育領域的一個重大誤區。這與中國的傳統教育,與西方的教育體系都是不一致的。《論語》和《老子》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基本的原著,國學研究的本源性著作,它應當是每一個有條件學習的中國人,首先是每一個中國大學生的必讀書。可是,我個別問過十多個大學生(包括文、理科),是否完整地讀過一遍《論語》或《老子》?都說沒有。這個觸目驚心的事實,讓我感到困惑。西方有的大學生都讀過這兩本書,中國的大學生,却普遍地沒有讀過,這是說不過去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