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農村學生減少將導致中國大學“弱智”化

http://www.CRNTT.com   2009-02-06 08:31:52  


農村學生比例下降引起溫家寶關注。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上海《東方早報》今天刊載薛涌文章《農村學生減少將導致中國大學“弱智”化》,文章指出,中國大學城鄉學生比例失調,早已不僅是個社會公平問題,而且是個效率問題,我們正在拋棄一大半人口中的那些高智商學生,並用城裡智商相對低的學生充數,這就造成了中國大學的“弱智”化,直接影響未來中國的競爭力。全文如下:
  
  在我半年多以前的一篇長文中,分析了缺乏農村學生如何導致大學生素質的下降。今年春節前,農村大學生比例下降的報道遍布媒體。這使我不得不把這篇被“埋沒”的文章翻出來,希望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 

  據《廣州日報》報道,目前城鄉大學生的比例分別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紀80年代,高校中農村生源還占30%以上。溫家寶總理也感慨道:“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裡農村的孩子幾乎占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新華社1月4日) 

  關於農村學生比例下降的後果,媒體多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討論,很少從效率的角度來著眼。實際上,中國的高等教育把農村學生排斥在外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公平問題,而且還是大學生平均智商的下降,這最終傷害的是中國的競爭力。 

  中國對教育問題很少有量化的研究,許多事情只能憑直覺判斷。比如,根據我們的經驗,現在的大學生的成就比起三十年前那一代大學生簡直差得太多。三十年前大學剛剛恢復招生,許多考生在農村插隊,荒廢多年學業,只能臨時抱佛腳應試,更多的考生則是根本沒有學業可荒廢,因為從小學起就趕上“文革”。記得我讀初一時,看連環畫都不看字,幾乎和文盲差不多。後來知道高考恢復,突擊兩年複習資料完事。這哪裡算教育?即使進了大學,連基本的參考書都找不到。在如此貧乏的知識土壤中讀完大學的人,和下一代從小就進行“智力開發”的獨生子女怎麼可能相比?但是,真論成材率,還是三十年前的那代大學生厲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